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术语规范编制过程与内容介绍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3

 编制本地化术语规范是在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指导下,由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实施的一项工作。本地化术语规范对于指导本地化服务行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化行业的交流起到基础作用,因此,20091111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成立后,成立了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技术标准组(以下简称“标准组”),致力于本地化术语规范的准备和编写工作。

一、编制过程

    本规范经历了准备、计划、起草、征求建议、修改到发布各个阶段。期间标准组召开了5次工作会议,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于20116月由中国翻译协会正式发布。

    标准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91214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翻译协会和国外翻译行业已经发布的标准的特点,分析了制定本地化术语规范的意义,初步确定了本地化术语规范的工作计划。

    2010128,标准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赛门铁克北京公司召开,会议提请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天石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蔺熠先生,收集和编写本地化行业术语框架。

   2010325,标准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北京公司召开。会议讨论提出委员会将要制定以下三个标准,其中本地化术语作为优先编写的标准。本地化行业术语规范,中文本地化质量规范,本地化业务报价规范。

   2010513,标准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中国翻译协会召开。确定以“基础性和适用性”为选择原则,保留本地化行业基础性的具有行业特色的频繁使用的关键词汇。

   201075,标准组第五次工作会议在中国翻译协会召开。会议讨论了标准组第4次会议后整理的本地化术语,将6类术语进行顺序排序,对现有的本地化术语文档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发送语言服务购买方(客户方)代表和服务方代表逐条评审和修改。

   2010827,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发送征求建议函,包括中国本土的企业,外资企业在华机构,高等院校,翻译软件开发商等类别,共计各类厂家87家,收到来自IBM,华为等公司的有效修改建议累计55条。从20109月到20116月,委员会标准组针对每条修改建议认真讨论,进行修改或者给出处理意见。

   201131,召开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一届四次主任工作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将本地化术语规范以中国翻译协会首部行业规范的名义于2011年上半年公开发布。


二、内容介绍

   制定术语规范需要遵循本地化行业特色,同时解决行业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兼顾标准的重要性、实用性、编写难度等。

   标准规范组经过对收集的术语进行分类取舍,以“基础性和适用性”为选择原则,保留本地化行业基础性的具有行业特色的频繁使用的关键词汇,删除过分技术性的和IT行业的词汇。每条术语指定一个编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文解释。对于一些术语。列出了英文缩写。

   本地化可以理解为为全球营销的产品提供的语言和技术的综合服务。根据术语的类型,将术语分为6大类别:综合,服务角色,服务流程,服务种类,服务要素,技术。

  “综合”类别列出了本地化行业的基本术语,例如本地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术语。

   “服务角色”是指产品本地化实施过程中承担不同任务的各种角色,包括译员,编辑,审校,本地化工程师等角色。

   “服务流程”是指产品本地化实施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系列过程。包括项目分析,报价,计划,本地化工程,翻译,质量评估,排版,测试等。

   “服务种类”是指提供本地化服务的类别,包括翻译服务,国际化工程,排版服务,本地化测试,项目管理等。'

   “服务要素”是指产品本地化流程中的各种输入输出对象。工作说明书,报价单,采购单,源文件,目标文件,项目总结报告等。

    “技术”是指产品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匹配,对齐,计算机辅助翻译,伪本地化,翻译记忆库等。本地化术语规范是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的结晶,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翻译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外企业以及全国同行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包括林怀谦、蔺熠、黄翔、崔启亮、高炬、桂梅、王祖更、黄长奇、周长青、杨颖波、魏泽斌。

    我们希望本地化术语规范的发布,可以促进中国本地化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行业交流,加强知识传播,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