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高等外语院校的使命与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01-13

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外语院校应认清时代赋予的使命,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积极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的作用。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抓住“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关注中国”的两个基本特点,以开放促发展,不仅传承了中国的学术传统,并开始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话,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实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对于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国际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外语院校是“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中的核心

      语言教育是基础、文化交流是途径、传媒宣传是手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核心,这是世界主要国家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和观念的基本经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学术承载着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从事教学科研的人数占全国的85%以上。高等外语院校作为多种语言的聚集地、多元文化的交汇处,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以及对外合作和交流的主阵地之一。实施“走出去”战略,高等外语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与非通用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更显得得天独厚。

      因此,实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高校是主力军,外语院校是主力军中的核心。高等外语院校责无旁贷地要充分发挥其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的优势,担当起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等外语院校的双重使命与重要任务

       高等外语院校发展时必须直面未来的战略需求,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积极承担“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为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提升全体国民的外语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中国需要大批具有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民。语言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事业,我们应该作出科学规划。如通过制定国民外语水平计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大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有序衔接,平衡各外语专业布点与所在省份区位优势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公职人员、企业人员的岗位外语培训,强化跨文化学习和文化研究,建设一批关于外国文化、经济、政治概况以及体现跨文化交流的重点研究课程等,以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和国际视野。此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地缘经济和政治发展优势,制定高水平外语人才培养规划,培养关键语言的同声传译、经典著作翻译以及国际机构管理人员等高水平外语人才,增强此类人员向国际机构、跨国企业的输送。

(二)推动“走出去”战略中有关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认识到,西方理论无助于真正解决中国问题,当代中国学术需要的是更为中国化的本土经验和理论来给予解答,从而实现创新自身理论、凝聚社会共识、赢得国际社会认同。有鉴于此,高等外语院校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培育和发展语言学科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组织方式,强化问题意识,加强与“中国崛起”和“中国转型”两个背景联系比较密切的语言学、经济学、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和跨学科整合研究,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三)建立完备的翻译人才培养、研究和出版体系,提升当代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文字是阻碍中国学术产生全球影响的制约性因素。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为国内一流学者成果的译介建立国外发表平台的通道。二是加强与国际期刊的学术交流,并积极推动国内期刊的国际化,逐步转变国际学术期刊的控制权威和议程设定。为此,建议着力打造高等外语院校的“三个一”工程,即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翻译团队,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的翻译名家,产出一批高水平外语出版物,为优秀研究成果“走出去”起到示范作用,提供有益的经验。此外,我们内地的翻译、研究、出版体系,还可以联合台湾、香港地区及新加坡等海外华人圈的优秀外语人才,翻译和出版可以互相搭车借力,在提高翻译质量的同时又降低出版成本。

(四)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研究培育模式和途径,打造“中国经验”和“世界眼光”

        高等外语院校拥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天然优势,通过整合国际交流和科研管理资源,密切结合和创新国际交流与科研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学术研究国际化”和形成“国际话语权”。在新的时代使命下,需要我们积极转变科研管理和国际交流管理的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首先,要联合建立国际学术网络联系机制。以建设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努力推动与国外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依托孔子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面向海外学者设立中国问题研究专项,推进中国学研究。加强与境外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科研合作,积极与国际主流学术组织建立工作联系。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国际研究机构的工作,增强中国学者在国外主流学术刊物、学术机构中的话语权。其次,要善于发现交流与科研管理工作的交叉结合点(如国际合作研究、英文期刊等),在充分利用国际交流管理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遴选出一批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学术影响的课题,吸收国外学者参加研究。再次,要增强高等外语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局意识”和“全球意识”。通过派出科研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交流、培训等,强化“研究为先”的意识,加强“交流”与“研究”两方面的工作能力建设。
 

(文/仲伟合)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