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调整与转变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今天有关语言服务产业的高层研讨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语言服务的问题。我本人曾在国外生活和工作十多年,主要是在俄罗斯工作过,经国家发改委派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在经济参赞处负责俄罗斯宏观经济调研。在国外这十多年,深知在国外工作的不容易,也切身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所以当翻译协会黄长奇会长助理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会议并希望谈一下语言服务方面的话题,我马上就同意了。2004年从俄罗斯回国后我在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海外处工作了三年,2007年正式调入海外协会。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从事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工作。大家知道,对外投资,无论你到哪个国家投资,都必须要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语言是个工具,但他不仅仅是工具,我非常同意主办者把今天研讨会的题目定为“语言服务产业-贸易全球化的桥梁”,就是说语言服务也是一个产业,是贸易全球化的桥梁,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既然作为产业,我们就要探讨这个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起到他应有的作用。刚才讲到我是从事对外投资的,所以我想结合对外投资来谈一下语言服务产业发展问题。首先,我想利用一点时间简要谈一下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对外投资增速明显

    中国的对外投资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比于发达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对外投资历史而言,中国的对外投资史是很短暂的。但以中国经济本身为参照物进行纵向比较,对外投资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特别是2000年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投资开始逐步提速。200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只有27亿美元,2003年为28.5亿美元,但到了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已达到861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2倍,年均增速超过50%。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在全球排第六位。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达到4247亿美元,列全球第13位,投资涉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对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13500家。

    (二)对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宽

    中国企业最初开展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能矿领域,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对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基本上囊括了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领域,其中商业服务、金融、采矿、批发零售、交通及制造业等6个行业占比最大,约占全部行业的88%。投资领域的逐步拓宽,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日趋成熟,各领域、各行业都在利用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话语权等。

    (三)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最初开展对外投资基本上以国有企业为主,可以说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均衡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2012年,民企参与的海外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次超过国企,但是从金额上看,仍然很少,只有15.1%。相信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存量中占比还会下降,非国有企业最终将取代国有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这也是大势所趋。

    当然,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对投资东道国了解不够,导致一些对外投资项目的失败。许多案例证明,对外投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行为,还要注意语言、民族、文化、政治、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我的观点。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家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塞尔加纸浆厂,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投资项目之一。我们当时投资的塞尔加纸浆厂在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里,生产的月亮牌纸浆,已经卖到世界上七八十个国家,销售额达到10几亿美元。但是后来这个经营不错的企业垮掉了。垮掉原因并不是经营不善,而是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素。生产纸浆需要大量的林木,塞尔加纸浆厂就是采伐当地的人工林来进行生产。由于采伐机械的噪音和林木的砍伐,影响到当地栖息的鸟类,环保组织认为纸浆厂的存在有可能使这种鸟类面临濒危。因此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不断地向纸浆厂示威并且上告当地的议会。于是议会做出搬迁纸浆厂的决定。但是,从各个方面权衡我们这个纸浆厂再搬迁是不值得的,所以董事会最后研究决定将塞尔加纸浆厂关闭,中国企业不得不从加拿大撤出。

    这是我们海外投资企业遇到最早的灭顶之灾。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各个方面的,绝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国外对待环保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苛刻的。这就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学会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在生态和环保方面的特殊规定,否则,再好的项目,即使并购成功了,也很难运作并取得成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想对投资东道国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必须要掌握好这个国家的语言,通过语言的沟通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和当地人打好交道,才能更好的融入当地文化,对外投资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再看一个投资失败的案例。2004年,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出资260万美元收购了位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的木兴林场100%的股权。

    木兴林场是苏联解体前远东地区最大的林场,林场拥有24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每年可采伐原木18万立方米。浙江企业收购后,随即进行生产投资,先后共投入2000多万美元。经过2年多精心准备,原来倒闭的林场已经恢复生产,2006年冬天共采伐原木8万立方米,加工板材5万立方米。应该讲,万事俱备,公司即将见到效益了,但是,好景不长,2007年4月份,在没有任何书面文件通知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地检察院突然查封了公司储木场的所有原木,随后又查封了林场所有运输车辆,使公司全面停止运营。

    尽管浙江企业在俄罗斯聘请高级律师就检察院查封事宜提出起诉,但是根本就于事无补。我驻哈巴总领馆也为此多次与俄方交涉,但是俄方总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导致浙江企业在俄投资彻底失败并造成巨大亏损。

    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本案例属于对外投资中比较典型的经营风险和文化风险。主要还是对俄罗斯了解不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已经实行了近7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夜间就改变了,俄政府采取休克疗法,何为休克疗法,就是政府暂时休克了,一切交由市场进行调整。结果自然可知,物价飞涨,腐败丛生。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很难说俄罗斯会有什么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我们的企业都在抱怨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这也是事实,但是,他的投资环境好与不好是由他的政府来决定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去适应。并不是所有在俄经营的中国企业都赔钱,很多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贸易和投资中获利匪浅。所以关键还在你自己,必须要适应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如何适应?

    不能贪图便宜,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260万美元收购了价值超过百亿人民币的资产,傻瓜都能算出来,太划算了,以为捡了大便宜,事实上一开始就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应尽可能通过合资方式,让俄方成为利益相关方。要学会规避风险,注重社会责任,收买人心,在当地树立群众基础。

    以上是两个失败的案例,下面再讲一个成功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吉利并购了沃尔沃轿车,李书福先生在并购完成后提出了“沃人治沃”的指导思想,事实证明非常成功。让沃尔沃的管理者来管理沃尔沃,他把重点放在中国市场。李书福董事长非常清楚,没有谁能比常年在沃尔沃工作的人更了解沃尔沃的了,同样,没有哪个瑞典人能比李书福更了解中国汽车市场。所以,在并购完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沃尔沃就实现扭亏为盈。李书福并没有对沃尔沃轿车管理人员做任何调整和改动,只是加大沃尔沃轿车在中国的市场销售份额,结果使沃尔沃轿车可以达到基本满负荷生产,即实现盈利还解决了2000多当地人就业问题。

    所以,通过上述实际案例,我想阐明我今天演讲的主要观点:对外投资不能只关注你的投资项目,必须要对投资项目所在国家进行充分的了解,要了解投资东道国的文化、宗教、习俗等。如何了解?首先要懂得语言,这是基础。但是光有语言是不行的,很多公司说我可以聘请高级翻译,但是翻译再高级也只是传达谈判者或者管理者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得高一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这个研讨会的主题:要把语言服务作为一个产业看待和发展。就是要建立更多的语言基地,这个语言基地不是说要培养高级翻译人才,而是要通过这个基地来学习和了解更多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这样我们才能对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有更深更好的了解,我们才能在对外投资或者贸易中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重视我们本国语言的输出。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双向发展的,在了解别人的同时也要让别人来了解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互惠互利,做到双赢。这就要重视和发展文化输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走出去”。我所供职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于2009年创办了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至今已举办了4届,每届都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机构和代表参会。今年要举办第五届,12月3-4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在今年的外洽会上,我们特别增加了文化走出去内容。在8000多平米的展馆中要增设文化板块,还要举办文化产业对外投资论坛。语言服务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欢迎今天的主办单位和在座的各位代表届时能光临第五届外洽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共同探讨语言服务产业发展问题,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