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语言服务是跨越文化障碍之桥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最近,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许多人跟我讨论过自贸区新的政策措施,也有人跟我讨论自由贸易区到底是否应该翻译成free trade zone。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全国第一个外高桥自贸区主任,有过这方面的一些经历。

众所周知,外高桥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可不是对外贸易区,而是当地保税区,当时人们就在讨论自贸区应该如何翻译。原因是我国最初的外高桥功能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不仅欧美国家对此感到诧异,连日本人也发现中文和英文不一样,对此我们简单的解释成外高桥是不够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今天我和大家讨论企业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的理由和困境、语言是文化的核心和跨越四种文化障碍几个题目。题目有些大,我还是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讲。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这首先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开拓资源和市场的需要。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中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2010年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11年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不知道这些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与此同时,二氧化碳、雾霾也在增多。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全球贸易额排世界第一,我们只承认中国是第一出口大国。在此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一些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耗高能源的企业偏多,产能重组过剩企业偏多等问题。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们鼓励也愿意帮助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走出去。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跨国经营的需求,有的企业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去寻找便宜的土地和劳动力;有一些产品品质较高的企业希望获得外国销售渠道进而与外国企业合营或者兼并;还有的企业想在合营和兼并中取得更多的专利,虽各有所需,但走出去的的态度是强烈的。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走出去”的资源,比如外汇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中国的GDP占世界的10%,但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只有2%到3%。由此中国走出去的潜力还很大,并且如欧洲已明确表态欢迎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说,当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时机,但不容回避仍存在不少困难。如中国企业在吸引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很有经验,接待和宴请,签字并握手,还伴有很多减免税的优惠。

与此相反的是,除了有的国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或意识形态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会面临很多具体障碍。中国有引进外资的较丰富的经验,但缺少“走出去”的经验。如我们不了解外国投资环境,也有其他文化差异上原因,但抛弃政治或经济的理由之外,有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适应外国文化,甚至从开始谈判就面临许多困难。有个笑话,有个外国企业家讲什么时候我们合作airbus(空中客车),翻译竟翻成“空中轿车”,诸如此类问题的种种原因,都可以归结到语言服务,还有缺少公共外交经验或跨文化交流能力。

那么,文化走出去的理由是什么?中国文化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爱挂在嘴上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常说古人如何,是在分享祖先的光荣。说我们发明了指南针,活字印刷和造纸术,但当今诸如IT和打印机等发明都不是我们的。再看文学上,中国也少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作家,少有中国思想能成为世界大多数人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分享祖先的光荣,应该为世界做新的贡献。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可在世界文化保护中,我们的贡献又有多少,有多少种外国大师眼中的经典翻译版本是中国现代的译本。但是我们每年从西方发达国家购买的版权相当之多,这个逆差非常巨大。

说到底,即使把中国的高科技书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外国人也不会买,所以只能把外国的科技书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或许对祖先来说这是我们的惭愧之处。对世界来说,我们辜负了世界对中国的希望。因此,国家文化要走出去,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尊严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的吸引力。中国如何赢得外国人民的青睐,说我们的记忆力举世数一数二,这很难成为被喜欢的理由,说我们军队很强大,航母试水,有隐形飞机,人家很可能害怕。但要说我们文化多么可爱,对方会因为喜欢你的文化进而喜欢你的国家。

中文流行不普遍,使用中文的国家太少。全世界使用中文的国家仅有中国和新加坡,这是普及中文最大的困境。中文与大多数外文差异巨大,外国人学习比较困难。同理,培养中文翻译人才所需功力甚大。我们不必指望中文有一天会像英文那样在世界上普遍应用,但我们会努力推广,因为巴西有塞万提斯学院,德国有歌德学院,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所以中国也要办孔子学院。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社会。”仅中国成语“韬光养晦”(Keeping a Low Profile),就出现了四五种翻译,有的是中国人翻译的,有的是外国人翻译的,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 hide one’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ak(隐藏能力,假装弱小),hide one’s ambitions and disguise its claws( 隐藏野心,收起爪子)。这样的翻译,谁见了中国人会不害怕呢?之所以会这样,是把韬光养晦和另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混淆了。

如何翻译“不折腾” [buzhedeng],也有很多个版本Don’t flip flop(别翻来倒去),Don’t get sidetracked( 别走岔路),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来来回回),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Don’t Rock The Boat(别摇晃), Don’t rock the craft dear, We are not on a raft dear, Love before and after dear 等等。还有个例子“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不同英译,现场口译翻译成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美CNN: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 英每日电讯报:To forge iron,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 新华社官方英文版: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 这一类实例在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翻译用到政治上来要特别小心。汉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处处是陷阱。翻译是个危险的工作,所以保险公司应该为翻译做保险。

但我相信不同信仰的人可以相互沟通,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让我们看看不同信仰的人对自己和别人痛苦的理解。基督教《圣经》中说“你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伊斯兰教古兰经教导人们:“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佛教认为“慈悲为怀”;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不同信仰的人是可以沟通的,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可行的。中国人工作第一,生活第二。欧洲人则是生活第一,这就是生活习惯差异,这也是信仰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语言服务来沟通解释。因此,语言服务就是文化服务。这是高级的、智慧型工作,其中包含意识形态的问题。印度议会不同意华为做其国内互联网业务,因为印度和澳大利亚一样怀疑华为会通过从事影响其国家安全的间谍工作。华为很善于和印度国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沟通,在印度做成了这个项目。可见,语言素养是语言服务的基础,只会语言,不懂文学、经济也不可,要全方位发展。跨文化素养是语言服务的云梯,语言服务是智慧型工作,语言服务是沟通世界之桥,中国是语言服务的大市场。这个市场不仅对中国开放,也对世界开放,中国梦说到底是中国的伟大复兴,美国梦认为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成功。中华民族的复兴同样是世界发展的机会,可以同全世界分享,中国复兴的梦同样也是世界的梦。

(作者赵启正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2013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主旨演讲录音整理,节选自《中国翻译》2014年第1期)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