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   发布时间:2015-12-11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刘习良
2006年5月28日)
 
 

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举行首届中国国际翻译产业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提升我国翻译产业的竞争力和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有益举措。
众所周知,翻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我国,从东汉兴起到唐朝达于高峰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以后的西学翻译,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翻译,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翻译的全面繁荣,翻译的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工作始终是沟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促进人类先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先导。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交流空前活跃,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翻译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地区和各个领域,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20多年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翻译工作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出版以及民族语文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翻译作品、翻译研究成果显著。翻译教学快速发展,在一些大学里陆续建立了翻译专业学院和翻译研究机构,翻译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翻译队伍日益壮大,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5万人,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由我会倡议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已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翻译专业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证书登记和继续教育工作也即将启动,并将纳入翻译行业管理的范畴。我会参与制定的翻译服务国家系列标准已陆续出台,填补了我国翻译行业国家标准的空白,为翻译行业的自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翻译工作虽然具有若干市场因素,但是更为突出的是翻译工作的公益性,翻译机构属于我国特有的事业单位。“翻译产业”作为一个概念和产业门类只是近年来才逐渐得到认可。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翻译产业的发展速度却是迅猛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属于各种经济成分的翻译服务机构已经超过3000家。此外,翻译产业具有十分喜人的发展前景。美国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ABI公司在一项名为“语言翻译、本地化与全球化:世界市场预测,行业驱动因素和电子解决方案”的研究报告中称,到2007年底,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机器翻译市场将达1.34亿美元。软件与网站本地化在2007年将分别达34亿美元和31亿美元。有信息资料反映,2003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产值为110亿元人民币,2005年可能已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尽管这些数据未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确认,只作参考,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翻译市场潜在的发展空间。
中国翻译界的进步和发展,也受到了国际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2005年8月,在芬兰坦佩雷市举行的国际翻译家联盟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代表团成功获得2008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这将是国际翻译界在亚洲、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盛会,对于提升中国翻译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促进中国翻译界与国际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充分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可能影响我国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我想借此机会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翻译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2006年春节期间,我和中国译协秘书处的同志到医院探望季羡林先生。季老最关心的还是翻译质量问题。早在1994年3月,季老就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翻译的危机》。对当时的翻译质量,尤其是是否忠实于原文,表示担忧。这次见面,季老问我:“现在情况怎么样?”我根据在报刊上看到的材料,只能回答:“并不乐观。”恐怕应该说,翻译质量问题是当前翻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翻译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缺乏对翻译工作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和机制。我国是个翻译大国,翻译市场的繁荣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指导和统一管理。由于缺乏监管,目前我国的翻译市场还不规范。一些翻译企业急功近利,盲目压价,无序、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翻译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强弱不同,从而出现错译、乱译、滥译、抄袭以及剽窃之风,造成翻译质量的下降。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各类翻译作品、翻译教材在文化市场流传。诸如将道路交通“出口”翻译为“EXPORT”、将“眼科医院”错译为“Eye Hospital”、将“一次性用品”翻译为“A TIME SEX THING”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在公共场所、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不时闯入我们的视线。
第二,国家翻译资格考试制度刚刚建立,翻译服务国家标准尚未形成体系,并且还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接受,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还缺乏系统、科学、规范、客观的翻译人才、翻译机构准入和评估机制;翻译服务企业和客户难以对翻译产品的品质进行“有根有据”的准确判断,无法做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大量不具备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进入翻译行列, 翻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种状况极大地损坏了翻译服务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第三,高水平的翻译专业人才和翻译专业师资队伍严重匮乏。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优秀翻译人才,但是,真正能够保证翻译质量的专业翻译人才却不多,更不用说高端翻译人才了。在对翻译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懂外语,就能作翻译”这种错误的观念还相当普遍。其结果,就是许多人能够和外国人对话,却不能胜任翻译任务。记得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和进修的时候,校方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学习了翻译专业课,再加上多年从事翻译实践,才逐渐懂得:外语和翻译之间固然关系密切,但是,外语和翻译毕竟是两门学科。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专业译员必须熟知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语言规律,特别要研究两种语言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专业译员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具有广泛的知识,遵守翻译的基本规矩。2006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这是个喜讯。但是翻译专业师资队伍无论从素质上还是规模上都难以满足翻译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
第四,翻译工作的作用和价值未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重视。翻译工作承载着促进人类交流和文明繁荣的伟大使命,翻译是一项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译者要戴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锁链“跳出完美的舞蹈”,要不断从被动转入主动,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翻译工作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译者被剥夺署名权,劳动价值被无端贬低甚至被占有的现象时有发生,高强度的投入与微薄的回报形成令人尴尬的悖谬。
第五,我国的翻译资源相对分散,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更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独立且具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总之,为了扶持翻译这一在我国正在兴起的产业,在观念更新、制度建设、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对改进我国翻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如何消解制约我国翻译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强翻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翻译产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对此,我们提出七点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翻译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规范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必须遵守的规则。中国翻译协会是全国性的学术性、行业性社会团体,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是译协章程规定的任务和职责。为切实履行行业管理的职责,中国译协于今年初专门成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今后,中国译协将加大参与翻译行业管理的力度,制定翻译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团结全国的广大翻译工作者和翻译机构、企业,积极投身于翻译行业自律与行业管理的行动中来。我们也希望广大的翻译工作者和翻译机构、企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翻译行业的形象。我们要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序经营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违规无序经营为耻,努力改变目前我国翻译行业较为混乱的状况,实现翻译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二,推动与翻译工作相关的各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从2003年起致力于翻译服务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和《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这两个标准已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5年6月正式公布。口译服务等国家标准也将陆续出台。同时中国译协还将对制定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服务企业准入、翻译人才教育培训、公示语翻译等相关管理政策和标准进行调研和论证,以推动我国翻译行业各项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建立翻译监督评估机制。国家标准、制度一旦形成,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是保证相关标准、制度顺利实施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为此,中国译协近期拟成立翻译评估委员会,汇同国家相关部门,对翻译作品的质量、翻译人才教育培训、翻译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评估。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信息和法律支持,切实保障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树立翻译行业品牌,从而使翻译行业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第四,有效整合翻译资源,实现翻译产业的规模发展。如何将目前分散的翻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翻译产业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译协将以会员为基础,团结和凝聚各行各业的翻译工作者和翻译专业机构,努力打造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互惠共赢的翻译产业平台,为实现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为贵,和为上,我们也希望翻译企业能够珍惜同行之间的双赢合作,共谋发展。
第五,优化翻译专业人才和翻译师资队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和翻译师资队伍,是我国对外交流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中国译协在翻译人才和师资队伍培训方面做出过一些有益尝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这些培训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今后将加大翻译专业人才和翻译师资培训的力度,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翻译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使翻译培训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六,大力宣传翻译事业、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译协作为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翻译机构和翻译企业的代言人,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宣传翻译事业、维护翻译工作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中国译协将更多地组织各类公益活动,通过组织活动,使社会对翻译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翻译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中国译协倡议建立对优秀翻译作品、学术著作、优秀翻译工作者、翻译机构和翻译企业的奖励制度,以弘扬先进,努力使翻译界形成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学术和行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七,加强对翻译产业的全面深入调查。要做大做强我国的翻译产业,首先必须对我国翻译产业的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国译协准备编写《中国翻译年鉴》,并愿意与相关方面合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并规划翻译产业的发展方向,协调各方面的资源,逐步引领翻译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翻译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实现中国翻译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