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况

  发布时间:2015-12-25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于5月20日上午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同时举行。这是首都翻译界的一次盛会。老翻译家、语言学家、中青年翻译工作者、两个协会的理事、在京工作的部分外国专家以及来宾,共350余人欢聚一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伍修权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两位领导同志的热情讲话,给翻译工作者以很大的鼓舞。

    大会由中国译协会长姜椿芳主持。

    大会在听取了北京市译协筹备组召集人李越然关于筹备工作的报告后,通过了市译协章程、领导机构成员名单(另发)和理事名单。

    姜椿芳会长代表中国译协对北京市译协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集中的外语翻译人才是全国最多的。北京市译协的成立实现了首都翻译工作者要求组织起来的夙愿,并将影响正在筹建译协的地方加快前进的步伐,带动全国各地译协的相继成立。

    新当选的北京市译协会长季羡林在讲话中表示,市译协成立后,要尽快发展会员,建立基层组织,把翻译人员组织起来,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翻译工作者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四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中国译协秘书长刘德有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会务报告。他谈到,中国译协成立十个月来,在促进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地方译协方面已取得初步成绩。目前已有陕西、新疆、河北、广州、北京五个省市成立了译协组织,上海、天津、安徽等十一个省市已建立或准备建立译协筹备机构,有的地方成立了类似的翻译学术组织。它们根据当地的特点和翻译工作者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种活动,为翻译工作者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会务报告还说,译协会刊《翻译通讯》出版后受到国内翻译工作者和外语教学人员的重视和支持,读者面愈来愈广,但要把这个多学科、多语种、读者对象水平不同的刊物办好,做到雅俗共赏,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还需要多听取各方面的反映,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会务报告还谈到了增补理事和吸收会员等问题。报告说明,去年中国译协成立时,尽管第一届的二百名理事和领导机构成员是通过首都各有关单位分别推荐并经过长期酝酿协商产生的,但仍难免有不周到之处。同时,考虑到首都的特点,即翻译工作者人数众多,著名的老翻译家和优秀的中青年新生力量比较集中,语种比较齐全,分布的面又很广,这次增补114位理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去年理事名单上的缺陷。至于中国译协第一届理事会全部由北京人士组成的理由,去年成立大会上已经说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待全国主要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地方译协之后,就可着手召开有各地代表参加的全国代表会议,照章选举产生名副其实的中国译协全国理事会。

    关于会员问题,报告指出,中国译协作为全国性领导机构,本身不直接发展会员,在北京市译协成立以前代行其职能时,曾通过理事在已评定职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大专院校中发展了少数会员,这批会员今后将移交北京市译协;因此,中国译协建议北京市译协设立中央和国家机关翻译工作者联络小组(暂定名),以便进行发展会员以及共同举办学术活动等工作。

    关于协会今后的工作,会务报告中谈到,待多数省、市、自治区成立地方译协后,拟在明年适当时候,在北京召开地方译协负责人联席会议,以交流地方译协工作经验,商讨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的问题;此外,拟在明年适当时候,在北京召开全国性的翻译学术座谈会;同北京市译协联合举办有关翻译经验报告会;创造条件,主办中青年优秀译作应征比赛活动。

    老翻译家和到会来宾也在会上应邀讲话。

    原外国专家局局长杨放之希望翻译工作者把翻译工作和钻研学术结合起来。他说,首先是作为一名学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翻译家。他强调,翻译工作者必须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决不能不懂装懂。

    原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张锡俦着重讲了翻译工作者的知识修养问题。他认为,除了必须很好地掌握外语外,还要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加强汉语和专业知识的修养,多方扩大知识面。他指出,大力培养中青年翻译人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建设》杂志社总编辑爱泼斯坦在讲话中说,今天两位中央领导同志对翻译工作者的讲话以及去年大会上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很重要,对翻译工作的评价很高,应该让成千上万的更多的干部都能听到这些讲话的精神。他建议翻译协会成立翻译咨询中心,为社会服务,并进行统一译名的组织工作,使人名、地名等专名统一起来。

    中国译协新增补的理事鲍世修同志也在会上发了言。

    会上,中国译协还通过了领导机构人员增补名单:增补王力、吕叔湘、杨放之为顾问;刘德有(兼秘书长)、李越然、段连城为副会长;此外,并增补理事114人。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