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四年来会务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5-12-25
 

(1986年4月21日)
刘德有

各位代表: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自1982年6月成立以来,将近四年了。现在我受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四年来的会务工作,请审议。
    几年来,我们的国家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在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外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翻译工作者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为了适应新时期对翻译工作的要求,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迫切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自己的组织,以便团结全国翻译界同仁,探讨翻译问题,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筹备,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1982年6月23日在北京成立。中央领导同志王震、乌兰夫、阿沛?阿旺晋美、薄一波、杨静仁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惠德等出席了大会。王震、乌兰夫、薄一波同志就我国的翻译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对我国翻译工作者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在中国译协第一次全体理事会上,杨尚昆、伍修权同志反复强调我国翻译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要求广大翻译工作者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期望,对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四年来,全国各级翻译协会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在前进中创业。实践说明: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成立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已越来越为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翻译界所瞩目,将在我国翻译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就四年来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1.推动地方译协的成立  这是中国译协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译协第一届理事和它的领导机构成员是由首都各有关单位,经过反复酝酿和协商产生的。其中包括许多知名的老一辈翻译家和活跃在第一线的中青年翻译工作者;有从事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言、对外宣传、新闻、广播、出版、军事学术、外事、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代表的面是很广泛的。但是因为是初创时期,第一届理事会无法吸收各省、市、自治区翻译界的代表参加。有鉴于此,中国译协成立后,就着手推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翻译协会,为组织一个包括各地区翻译工作者在内的名符其实的全国性协会创造条件。四年来,中国译协的领导积极促进各地筹建译协的工作。姜椿芳会长和王子野、叶水夫、宋书声、李越然等副会长以及中国译协理事、老一辈翻译家叶君健、戈宝权、陈冰夷、王佐良等亲自到各地磋商成立地方译协或参加译协成立大会或为译协会员作学术报告。各地党委对筹建当地翻译协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地党委的热情支持下,为适应各地外事活动和文化交流以及建设形势的需要,各地译协纷纷建立起来。迄今已有下列省、市、自治区成立了译协。即新疆、陕西、北京、甘肃、宁夏、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福建、江苏、四川、贵州、内蒙、青海、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天津、浙江、广东。此外,山西成立了山西省外事翻译学会,上海市成立了科技翻译协会和上海市文学翻译家协会。有的单列城市,如广州、重庆、西安也分别成立了翻译协会或翻译学会。有的中小城市,由于外事、旅游和建设的需要,也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成立了翻译协会或翻译学会。有的中小城市还成立了省译协分会,如四川省有乐山、自贡、雅安等分会;山东省有淄博、潍坊、烟台等分会。有的地区还成立了青年翻译协会、口译翻译协会等。据我们了解,各地译协成立后积极性都很高。大部分译协都能根据当地的特点和翻译工作者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办各种形式的翻译训练班、外语人员培训班以及出国人员外语进修班、学术讲座等。有的还成立了翻译公司或代译网,承包工农业科技资料、引进工程资料、同外商洽谈以及信息咨询的翻译任务,这些工作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建设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并培养、锻炼和建立起各地自已的翻译队伍。
    从各地译协的工作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一,翻译协会虽然成立的历史不长,但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适合当今社会各领域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哪条战线都离不开翻译,翻译是各条战线对外交流的桥梁、枢纽,这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二,目前,包括各语种、各学科的翻译队伍日益壮大。这支浩浩荡荡的翻译大军,需要有自己的组织,各地译协正是可以起到团结、组织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作用。三,目前,各地译协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编制问题,挂靠单位等组织问题,要争取落实。有了人,有了经费,就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对各地译协的工作有所推动,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译协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希望得到各省、市、自治区译协的合作与支持。
    2.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探讨翻译问题,促进翻译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不断提高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是中国译协第一位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四年来,我们一方面进行组织建设,一方面遵照译协宗旨逐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鉴于科技翻译工作在四化建设中任务比较繁重,科技翻译干部队伍大、牵涉面广,中国译协和四川译协、河北译协以及有关翻译公司于1984年和1985年先后在成都、秦皇岛召开了两次全国科技翻译经验交流会。各省,市、自治区的与会代表200多人在会上探讨了科技翻译问题,交流了科技翻译技巧和经验,并就培养科技翻译干部问题交换了意见。建国以来,科技翻译界没有开过类似这样的会议。这两次会除学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向社会宣传了科技翻译的重要性,表彰了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从而使科技翻译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重任,鼓舞了士气。目前,科技翻译队伍气氛比较活跃,从学术活动到组织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为了促进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中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研究文学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和山东译协于1985年7月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青年文学翻译经验交流会。会议内容主要是探讨文学翻译问题,交流翻译经验,介绍翻译技巧,扶植和培养青年翻译工作者。自1954年召开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以来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举办这类会议,深受中青年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与欢迎。会议期间,老一辈翻译家向与会代表介绍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并表示对中青年寄予厚望。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则畅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老中青之间气氛融洽,会内会外广泛接触,自由交换意见,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代表们认为这次全国性中青年文学翻译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普遍感到,通过这次会议有很大收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党要通过它在各民族间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国家同各兄弟民族的联系,通过它进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因此,繁荣民族语文翻译事业是中国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和新疆译协、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民族出版社于1985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129人,共有18个民族。这是建国以来首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及时,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团结的会、鼓劲的会。这次会议检阅了我们民族语文翻译队伍。”有的代表说:“通过会议,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和在现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全国性的学木交流活动刚刚开始。今后我们还要在各地译协的支持下以及在中央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共同召开各学科或各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当然,开展学术活动,形式、规模可多种多样,更多的应该是中、小型和专题学术讨论。
    此外,中国译协和北京市译协先后联合举办了9次翻译学术报告会,参加人次达3200多人,深受外语翻译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的欢迎。但这些活动,我们搞得不经常,也缺乏通盘的研究和计划,因而还不能满足会员的需要。
    3.编辑出版会刊  我国有几十万各种学科的翻译工作者迫切需要出版一种翻译专业刊物,作为他们探讨翻译问题、交流翻译经验的园地。为此,在中国译协筹建时,就同时筹备出版会刊。1983年1月,我们接办了《翻译通讯》(月刊)作为会刊。该刊从1986年起更名为《中国翻译》(双月刊)。根据常务理事会的决定,我们的会刊是学术性、知识性、群众性的翻译专业刊物。办刊宗旨是: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传播译事知识,评介翻译作品,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翻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四年来,我们根据办刊方针,探讨了一些翻译问题,交流了翻译经验,介绍、表彰了一批翻译工作者,使读者增长了翻译知识,并且为团结、培养翻译人才做了一定的工作。会刊有自己的一批读者和作者,发行量比较正常。国内翻译界人士一般认为该刊的质量不错,可读性文章不少。国外、海外翻译界的反映也较好。国际译联会刊《巴比尔》杂志专门刊登文章介绍《翻译通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周庆陶教授以及日本、香港特区翻译、出版界人士都曾来编辑部访问。最近,著名作家、英籍华人韩素音女士曾来信赞扬会刊和协会的工作,她在信中说:“据我所知,西方没有一个翻译协会工作得象你们这样出色。”当然,我们的会刊尽管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有不少缺点。我们缺少有系统有目的地组织翻译界讨论翻译学术问题,对当前翻译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翻译作品没有很好地做评介工作。我们还要多发表学术水平较高、系统探讨翻译问题的稿件,还要注意扶持、奖励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还要多介绍国内外翻译理论和翻译界的信息。总之,要把刊物办得内容更丰富、更有可读性。
    会刊是我国翻译界研究翻译问题的专业性刊物,是我们大家的刊物,我们都有责任把它办好。我们希望各省、市、自治区译协把办好会刊作为一项任务,为我们推荐稿件,协助我们推广发行。
    会刊编辑部根据协会章程的规定,还编辑《翻译研究论文集》、《英汉翻译技巧文集》、《英美报刊文选》、《科技翻译技巧文集》、《诗歌翻译的艺术》等书。这些书籍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支持下,有的已出版,有的正在排印。为了更进一步为我国翻译界和广大热爱翻译事业的读者服务,我们已向国家出版局申请成立中国翻译出版社。
    4.逐步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在中国译协建立后的最初三年中,由于正在创业,主要工作放在建立协会机构和组织国内的活动上,因此,同国外翻译组织的联系还很少。今年初,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搞好国内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同国外翻译组织建立关系,逐步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从1983年以来,国际译联负责人多次邀请我会参加该会。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准备参加国际译联。去年,我会已同联邦德国联邦译协、日本翻译家协会、日本科学技术翻译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准备在适当时候实现学术互访,进一步商谈两国译协之间合作事项。根据中坦文化友好交流协定,我们将组团访问坦桑尼亚,考察非洲翻译事业,增进两国翻译家之间友好联系。
    我国是一个翻译大国,有不少翻译家蜚声国际译坛,我们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向外介绍我国的翻译事业,同时也要了解外国翻译理论,考察外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还准备有计划地同世界各国译协建立联系,适当参加国际翻译学术会议,吸取外来新理论、新知识,以适应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
    5.发展会员  由于中央国家机关未成立翻译协会,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党中央各部,以及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广大的翻译工作者无法解决入会的问题。为此,中国译协决定,暂时负起在上述单位发展部分会员和代管会员的责任。自1984年1月以来,在中央国家机关所属60多个单位中,我们巳批准2000多人入会并发放了会员证。
    6.组织翻译人员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中国译协在1984年成立翻译服务部,承接各种文件、资料的多种语文翻译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我们欢迎各省、市、自治区译协和中国译协翻译服务部合作,共同为繁荣翻译事业多做贡献。
同志们!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代表会议,我们的事业将发生新的变化,虽然我们还处在开创阶段,有些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组织机构还不健全,但是我们已经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翻译工作将进一步得到蓬勃的发展,将结出更多的硕果。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象姜椿芳同志说的那样:团结起来,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