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以来的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15-12-25
 一、翻译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规定,举办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和其他学术交流活动,是译协的一项主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来,中国译协及其所属各分支机构、各地译协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召开全国性翻译学术研讨会共30多次,各地译协组织召开各类翻译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和翻译讲座近150次,时间关系这里不能详细论述。这些翻译学术研讨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参加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二是这类研讨会具有较浓厚的翻译学术气氛,会上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三是论文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涵盖了外事、科技、社科、文学艺术、民族语文、对外传播、经贸、法律、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翻译服务、词典编纂、翻译软件和机器翻译等领域。这些学术会议构成全国翻译学术研讨活动的主流,带动并促进了翻译学术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的迅速发展。译界学者的理论研究意识在增强,翻译学,作为一门日趋成熟和发展的独立的人文社会学科正逐步成为译界的共识。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高质量的翻译及翻译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及翻译研究人才脱颖而出,翻译研究机构及翻译院系在全国一些院校相继成立,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已开始在某些院校建立。
我会会刊《中国翻译》及译协系统其他学术性期刊为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和影响。《中国翻译》杂志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以其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品位连年被评为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评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译协的一些分支机构和各地译协在编辑出版会刊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民族译坛》、《译友》等已成为译界很有影响的学术期刊。近几年又有《上海翻译家》、《译苑》等译界报刊问世,并且办得较有特色。我国译界期刊园地正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二、为规范翻译服务市场和拓展行业职能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各活动领域中外合作交流的发展,翻译服务市场在不断拓展。2002年1月,中国译协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翻译服务委员会并报民政部审批。同年11月,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获民政部批准,于2003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译协新成立的第9个分支机构——翻译服务委员会,带有明显的行业性特点。该委员会成立以后,同年8月在成都举行了全国第三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委员会倡议并起草的我国翻译服务领域第一个推荐性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笔译》于2003年11月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颁布, 200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翻译服务规范》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翻译服务行业法规上的空白,对翻译服务市场将起到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配合《翻译服务规范》的实施,该委员会今年主办了全国首期翻译公司总经理座谈会,学习贯彻《翻译服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发表了《翻译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翻译服务行业诚信经营公约》。上述活动为规范翻译服务市场和拓展译协行业职能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表彰资深翻译家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00年1月中国译协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做出了在中国译协各专业委员会和各地译协开展表彰资深翻译家活动的决定。
中国译协外事翻译委员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分别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经报常务会长会议审议批准,共表彰了455位在外事外交、对外宣传、社会科学、文学及民族语文翻译领域贡献突出、成绩卓著的资深翻译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等领导同志亲临表彰大会并为受表彰的资深翻译家颁发荣誉证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同志致信大会表示祝贺。经中国译协常务会长会议审议批准,上海、天津、云南、宁夏、贵州、黑龙江、陕西等省区市译协共表彰了63位资深翻译家。表彰资深翻译家活动,反映了我国社会对翻译工作和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老一代翻译家的渊博学识、卓著业绩、突出贡献和高尚译德译风的充分认可,同时也对激励广大中青年翻译工作者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译协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这项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四、翻译人才和翻译师资培训得到进一步拓展
开展办学和翻译培训是中国译协明确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和翻译师资队伍,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于1997至2004年先后举行了四次全国暑期英语翻译高级研修班以及全国暑期英语口笔译翻译教学高级研修班,总计参加者逾700人次,以其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风受到了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成为进行翻译人才和翻译师资培训的固定模式和品牌。西安译协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近几年来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创立品牌,扩大规模,成为国内民办教育的成功范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成为“以会办学,以学养会的成功典范”。据初步统计,还有许多地方协会如广东省译协、长春市译协、四川省译协、山东省译协、成都市译协、广州市译协、广州外事翻译学会等也都在外语翻译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翻译培训,其中广东省译协1999年成立的广东省翻译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已具相当规模。中国译协及各省市译协的翻译培训活动带动了我国整个翻译培训市场的兴起。.
五、协助中国外文局推进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中国译协自上届理事会起,就一直积极倡议举办全国性翻译资格考试,并全力协助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开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参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推荐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拟定相关实施办法和考试大纲等。此项工作由于同时得到了中国译协各分支机构、各地译协和社会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有效配合,所以进展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国家人事部于2003年4月向全国印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决定由中国译协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外文局组建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考试实施工作,并于同年12月在全国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考试。实行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填补了我国翻译专业资格国家认证的空白,是提高翻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翻译人才评价体系朝着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促进翻译队伍的健康成长、规范翻译市场和推动翻译事业的更快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利用译协资源,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中国译协和各地译协领导班子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于1986年推出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活动,已成为我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参赛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竞赛,对促进我国青年翻译人才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务委员唐家璇热情称赞这项竞赛活动,他在致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活动的贺词中说:“《中国翻译》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翻译竞赛活动,对提高青年人的翻译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我很支持,希望能逐年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各地译协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组织力量为社会提供翻译咨询服务,组织开展翻译竞赛、公共环境英语纠错、协助和承担当地翻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翻译职业资格考试等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会员参加译协活动的积极性,增加了协会的凝聚力。陕西、青岛、福建、黑龙江、浙江、湖北等地译协在这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陕西译协至今已组织了109队美国环球志愿者在陕西各界进行义务讲学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青岛市译协组织的英语翻译大赛和演讲比赛、天津市译协组织的英语口译大赛、湖北和武汉译协推出的“江城10万市民说外语大行动”等活动都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福建、厦门、浙江、湖北等译协在实施英语翻译资格认定和英语翻译等级考试,黑龙江、贵州等译协在承担当地翻译专业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以及许多译协在当地公共环境外语标牌纠错方面都在当地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些协会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先进社团”的光荣称号。
七、译协的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为加强对社团的组织管理和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各类社团组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领域中的作用,民政部于2000年对全国性社会团体进行清理整顿和重新登记。中国译协以其规范的管理和有序的活动顺利通过了民政部的审核,予以重新登记。2002年,民政部对已获重新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进行审核登记,中国译协的8个分支机构——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科学技术翻译委员会、军事科学翻译委员会、外事翻译委员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委员会顺利通过审核,准予登记。同时,国家民政部还正式批准中国译协成立第9个分支机构——翻译服务委员会,并准予登记。
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以来,中国译协相继吸纳了新疆外交翻译协会、成都市翻译协会、长春翻译工作者协会、广州外事翻译学会和大连翻译工作者协会为团体会员。目前,中国译协在各中央机关、省、自治区、市中的团体会员总数共54个,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广东省译协、福建省译协、贵州省译协等不少地方译协组织建设也得到加强和完善,协会组织机构不断健全,会员及会员单位逐年增加。
八、对外交流与合作有了进一步加强
中国译协作为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英文简称FIT)的团体会员,六年来积极参加了国际译联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历次重要会议,如分别派团出席了1999年在比利时蒙斯召开的第15届、2002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6届国际译联世界大会,组团参加了2001年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前不久,中国译协与清华大学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翻译界的代表林戊荪、韩建国、黄友义和邱举良,分别以国际译联理事的身份出席了在比利时、意大利、芬兰、加拿大、法国和瑞典召开的国际译联理事会会议。中国译协派员参加了2003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庆祝国际译联成立50周年暨国际翻译研讨会。中国译协为加强与国际译联及其所属会员组织之间的联系,接待了来华访问的国际译联副主席彼得·布什博士,丹麦、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翻译组织代表。中国译协和各地译协根据国际译联每年确定的不同主题,多次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和相关活动,庆祝国际翻译日。中国译协秘书处与国际译联秘书处经常保持联系沟通,互通信息。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译协与国际译联及各国翻译组织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外翻译界的学术交流。
在回顾和总结译协的工作成绩时,我们愿向中国译协的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向中国译协各分支机构和各地译协的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及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长期以来,他们关心和指导我们的工作,为帮助译协开展活动从人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全国各地那些多年坚持译协工作的同志,他们许多是业余兼职,不计报酬,克服各种困难,热心为译协和社会服务。他们对翻译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社团工作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然而,成绩已成过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空白。在本届理事会会议召开之前,各地译协也对中国译协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译协作为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组织,对于全国翻译界的状况未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缺乏对全局的把握;译协组织较为涣散,缺乏凝聚力和社会知名度;对于学术研讨和交流缺乏应有的计划、组织和引导,有些研讨会的学术水平不高;面对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现象,译协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战略;译协在维护翻译工作者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体制上存在某种障碍,有的是由于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开创译协工作新局面
为改变上述局面,尽快适应翻译事业、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拓展给中国译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的要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探索在新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术研究与参与行业管理有相结合的新型办会模式,继续推进翻译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依法参与翻译行业指导、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维护翻译工作者的权益,反映翻译工作者的诉求;健全和完善译协内部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创中国译协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在翻译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方面,中国译协及其所属各分支机构应加强与各地译协、高等院校以及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整合资源,继续推进翻译学术研究。要加强对翻译学术活动的组织计划性,注重实效,精选课题,组织专题性、系列性的研讨活动,对所涉及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付诸出版,让社会更广泛地关注翻译研究的动态和进展,了解并认可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进一步奠定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和独立学科的地位,促进翻译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译协各专业翻译委员会以及会刊《中国翻译》和译协系统的其他学术期刊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组织引导作用。
翻译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首先取决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培养人才,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注重高素质的基础型翻译专业研究人才、翻译师资人才的培养,也注重应用型翻译专业实践人才的培养。随着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逐步推开,翻译培训市场进一步扩大,各地培训机构正在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译协应充分利用其在翻译领域的丰厚资源,提出可行的人才培训规划,并协调全国会员组织开展多层次翻译人才的培训,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队伍。
此外,要努力加强与国际翻译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举办各种学术研讨和培训活动,出版翻译专业学术著作。通过这些往来与沟通,了解学习国际同行严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研究成果,同时宣传中国的翻译研究和学科建设成就,以期尽快在翻译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与国际翻译学术界接轨。
二、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
中国译协现行章程规定,中国译协是一个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2003年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的成立,表明译协的业务范围开始从翻译学术领域向翻译行业领域扩展延伸。即将提交给本届理事会会议进行审议的《中国翻译协会章程》(草案)很重要一项修订内容,就是明确了中国译协作为学术性、行业性团体的性质,要求中国译协依法治会,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这是中国译协顺应时代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对于中国译协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针对目前翻译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管理的状况,中国译协新一届全国理事会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推动翻译相关标准的制定,确立翻译市场的游戏规则
继第一部翻译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之后,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正在推动另外两部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审定工作。中国译协将大力支持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宣传推广工作,同时应考虑建立执行国家标准的评估认证体系和认证机构。例如,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翻译公司的质量认证;开展全国性的纠错活动,努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赋予中国译协在某些重要翻译领域的质量评估和审核权,最终建立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监督和评估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翻译服务质量、树立翻译行业品牌, 从而使翻译服务行业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进行翻译行业调研,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市场需求扩大,翻译服务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翻译软件和翻译培训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有成产业之势。但是,翻译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咨询服务业的一部分,没有被当作一个独立的行业,因此其整体发展状况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翻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也难以体现。
中国译协应发挥全国性组织的优势,与会员组织和业界企业携手开展行业调研。同时这一项目的启动也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如统计局和工商局制定相关政策,指导翻译行业走上正规、良性的发展道路。
三、宣传翻译事业,加强译者自律,维护译者权益
中国译协作为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相关企业的代言人,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宣传翻译事业、维护翻译工作者权益的责任。过去,中国译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远不能满足广大翻译工作者的要求。今后,中国译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开展公益活动,提升译协形象
社会对翻译的曲解在很大程度上与译协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为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开展一些与翻译相关的公益活动,使大众了解翻译和翻译协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一些地方译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译协配合本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举办的首届中国翻译成就展也是向社会宣传翻译事业的一次尝试。这些活动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于提升译协形象,进而提高翻译的地位起到了促进作用。
奥运会和世博会这两项重大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将为中国翻译界带来巨大的机遇。还可以利用每年一度的国际翻译日,围绕国际翻译日的主题,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中国译协将团结广大会员,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宣传翻译的作用,并用实际成果验证翻译的作用。
2、加强译者职业道德自律,开展表彰资深翻译家和翻译著作的评论、评奖工作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翻译市场急剧扩大,翻译人才储备不足,翻译中粗制滥造、盗版剽窃等不良现象较为严重。这一方面损害了我国翻译界的声誉,另一方面使原译者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不利于调动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
中国译协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开展表彰资深翻译家的活动,以在全社会弘扬老一辈翻译家严肃、认真、负责的高尚译德译风;同时在适当时机开展优秀译学研究成果及优秀译著的评奖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努力使翻译界形成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对于各种急功近利的低劣、抄袭剽窃之作要坚决进行曝光和批判,决不姑息。中国译协以及各分支机构、各会员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这一行列里来,中国译协会刊《中国翻译》以及各地译协组织的刊物在这方面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译协还建议借鉴国际有关组织的经验,推动翻译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确立。
3、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务,切实保障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译协将通过其自身以及会员组织的网站和出版物等平台,提供国内外有关翻译工作者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等相关信息,让广大翻译工作者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翻译工作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提供舆论和咨询支持。同时,应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成立翻译工作者的法律援助机构,以期能够更大限度地维护翻译工作者的权益。
为了支持中国翻译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译协倡议在适当的时机建立中国翻译基金,并希望能得到广大会员以及相关业界的参与、支持与配合,使基金的运作形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良性机制。
四、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中国译协目前实行团体会员制,并设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负责在其指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推动这些领域工作的发展。团体会员和分支机构对于译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译协在内部组织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规范之处,例如:中央国家机关与中国译协的关系不明确,会员权利与义务没能很好地体现,分支机构的管理不规范,会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一些地方译协很少或几乎没有开展活动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中国译协的发展。
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认为,必须加强译协的内部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建立良性合作机制。
1、吸纳企业和个人会员,规范会员管理,奠定发展基础
会员是一个协会的根基所在,协会是为会员提供服务的组织。因此,会员的组成及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协会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译协过去实行单一的团体会员制,团体会员也局限在个别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自治区、市翻译工作者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现在已经不能适应业界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在翻译领域很有造诣的翻译家希望加入中国译协,作为对他们业绩的一种肯定;以翻译服务、培训和软件开发为主体的翻译产业也希望加入中国译协,以期得到社会支持,提升企业形象,在译协这个大家庭中共商大计,共谋发展。有鉴于此,已获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译协章程修改草案,将团体会员的范围扩展到了翻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并增加了吸纳个人会员的条款。这将有利于中国译协广泛团结翻译界的力量,充分调动翻译工作者和与翻译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根据会员组成的调整制定了《会员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对于会员的资格、权利、义务、管理和所享受的服务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以使会员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规范分支机构管理,促进各领域翻译事业的发展
中国译协目前下设9个专业委员会,代表中国译协在其指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这些分支机构是中国译协推动各个专业翻译领域工作发展的具体实施者。目前,各专业委员会都能坚持开展活动,并均通过民政部的审核准予重新登记。但是,委员会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与协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内部管理也不够规范等。
 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译协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对于分支机构的性质、设立条件和程序、权利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将有利于协会和各分支机构共同合作,在各个专业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以上草案都将提交本届理事会会议审议。但是,要理顺各种关系,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中国译协应充分发挥全国性组织的协调职能,本着为全国广大会员提供服务的精神,团结各地会员共创品牌,共谋发展。
五、增进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译协一直与国际翻译界保持着联系,除了参加国际译联举办的各项活动外,还与一些国家的译协保持着密切联系,特别是通过“亚洲翻译家论坛”与亚太地区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翻译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今后,中国译协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如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等学术与行业组织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翻译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译协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协调和促进国内外翻译界同行间的沟通与交流,为翻译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基础。例如,通过会刊、中国译协网站、《会员通讯》等信息平台及时报道国外翻译界的最新动态,并通过国际会议、相关国际组织的网站和出版物等宣传中国翻译界的发展;组织国内外翻译界同行之间的互访与交流活动;在条件成熟时举办国际性会议、展览、论坛等活动。
各位理事,各位特邀代表: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翻译事业大展鸿图的时代。我们在面对历史所赋予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翻译事业要发展,要进步,翻译工作者要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和认可,实现这一切都别无选择,只有靠我们精诚团结,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有为才能有位。路在自己脚下。让我们抓住机遇,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和新的精神风貌去构建中国翻译事业的宏伟大厦,迎接中国翻译事业的辉煌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