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为何兆武颁奖(摄影 王祥)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为梁良兴颁奖(摄影 王祥)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为郝运颁奖(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谭晶华代领)(摄影 王祥)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
为“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颁奖 (摄影 王祥)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于2006年设立,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此前该奖项曾授予季羡林、杨宪益等十余位翻译界泰斗。会上还表彰了一批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推进行业规范与技术创新、开展国际学术行业交流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译协优秀会员单位、分支机构和社团工作者。
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何兆武、梁良兴、郝运简介
何兆武,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1921年生于北京,1939年至1946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曾长期任职于中科院历史研究所。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中西文化交流及西方现代思想史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兆武先生分别自英文、法文及德文翻译完成了罗素《西方哲学史》(合译)、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及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西方思想文化史经典著作,著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版后,立即成为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必读书,后来由其领衔翻译的柏克《法国革命论》、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第一卷)等若干译作,均在不同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何兆武先生转向对西方当代史学理论的研究,他独自或与友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等一大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我国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何兆武先生的学术翻译,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构成了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演进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年轻学子经由“何译”而领略了西方学术的魅力,从而进入了西方学术的殿堂。“何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汉语学界“西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郝运,本名郝连栋,生于1925年,河北大城县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47年任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代课长、干事。1950年于上海、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组工作,任秘书,并曾担任工会主席。1953年后相继任上海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编辑。1958—1961年从事专业翻译工作。1961—1979年任上海编译所所员,1970—1978年参加《法汉词典》编写工作,并担任该词典责任编辑。1979年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从事专业翻译工作,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郝运于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80年参加上海作家协会,曾担任理事。1982年参加中国法国文学学会,曾担任该会顾问。1986年参加上海翻译家协会,曾担任理事。1988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获中国译协颁发“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郝运从上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了大量法国著名长篇和中短篇小说,在外国文学翻译事业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译著有《巴马修道院》、《红与黑》、《企鹅岛》、《黑郁金香》、《磨坊书简》、《都德小说选》等,与他人合译作品有《法朗士小说选》、《三个火枪手》、《玛戈王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左拉中短篇小说选》、《布拉热洛纳子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