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江枫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江枫(1927年7月~) 安徽歙县人,副译审。1946年10月至1949年2月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56年9月至1957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49年2月至1956年9月在部队服役;1962年11月至1963年10月在北京第一监狱清河翻译组工作;1963年10月至1971年8月在北京编译社从事翻译工作;1978年10月至1980年12月在密云县文化馆工作;1980年12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7年8月被聘为副译审,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得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曾任江西省首届文协常委、创作研究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外语系及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荣誉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诗坛》顾问,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顾问等。
江枫同志翻译了大量国外著名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及美国狄金森、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为中国当代译介外国诗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的史沫特莱著的《中国的战歌》(1986年),既是译作也是史学考证,凝聚了他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史沫特莱专家。
江枫同志从1980年起先后推出《雪莱诗选》(1980年等多种版本)、《雪莱全集》(2000年)等译著,他追求原诗形神的全面忠实、采用新诗语言和格律,被认为是中国翻译界新水平的标志,为忠实、准确地译介雪莱诗歌做了持久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江枫同志是我国首位将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歌译介到中国的翻译家,其译作《狄金森诗选》(1984年)追求原诗风格,语言凝练,音韵优美,译风严谨,长期受到学界及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和好评,曾激发起读者对狄金森诗歌的兴趣,屡被各类书刊以及教科书转载。
江枫同志既是译诗专家,还是一位影响卓著的翻译理论家,先后出版《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2009年)、《江枫论文学翻译自选集》(2009年)和《江枫翻译评论自选集》(2009年),对我国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评论开展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主张“译者的忠实,在于力求与原作相近似,尽可能保存可保存的原作之形,才应该有助于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作之神”;“原诗的美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结果,要再现原文的神韵,只有用原文之形传原文之美”。他强调翻译中的美学意义,要求译者对原作者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表达习惯以及作品的场景、情调具有真切敏锐的感受,并能用精确的语言以符合目标受众审美习惯的形式表达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他提出“以形似求神似,从而达到形神兼似”,“把译出语中的每一个实词全都当作比喻而在译入语中尽可能准确或最大限度近似地落实为相应的实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上述创见表明他力求扭转学界急功近利、不求甚解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体现了他在翻译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和对译诗事业的执着追求。
江枫同志译诗的突出成就,受到有关国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和评价。同时,他通过出访美国、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及台湾地区,发表学术报告,深入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江枫同志以八秩之龄仍勤劳于他所执著的翻译事业,宵旰攻苦、只争朝夕,为我国文学翻译理论实践的健康发展而奋力耕耘,表现了一位充满学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