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信息化时代的应用翻译研究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黄友义先生(2011)指出:我们要“拓展应用翻译研究的范畴:翻译行业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已经大大扩展,包括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翻译技术、翻译咨询、翻译培训和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因此我们的应用翻译研究也应该紧贴行业发展,相应地拓展领域,例如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多语术语与语料库建设等领域的研究。纵观国内翻译研究(方梦之,2012 ;穆雷、许钧 2007),从宏观层面分析探讨翻译行业变化的文章并不多见,而探讨翻译行业和管理的论文在30年中只占到0.6%。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语言服务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对译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事实证明:应用翻译研究不能脱离语言服务产业链,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当今的语言服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翻译项目复杂化和协作化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知识爆炸,信息量激增,知识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模式、采用新的战略和新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原来潜在的翻译需求日益凸显;原来单一的业务类型,趋向复杂化。诸如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国际会展、国际化开发和本地化等大型项目,涉及到多个国家、多个部门,多个语种,多种类型,项目操作错综复杂。原来单兵作战的模式必须转向团队协作,借助翻译协作平台,实时共享语言资产,提高项目整体效率;传统的翻译项目管理必须借助诸如 GlobalSight

 

[1]、SDL TMS[2]、XTM[3]等现代化项目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顺利完成项目。

以Windows 操作系统本地化项目为例,Windows 7 的SKU需要支持35种语言,系统界面需要支持60种语言,而需要本地化的内部资源达到100种, Windows 8 可以支持语言的总数增加到了 109 种[4]。这样庞大的项目牵涉到全球范围内上百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数千团队成员的密切协作。有时为了占领先机,客户可能需要在一周之内对数百万字的产品文档进行更新,工作量巨大,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短,传统的作业方式远远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敏捷项目本地化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现代化的语言服务项目协作与管理远远超过传统翻译理论家们的想象,而传统的翻译模式渐行渐远,终将尘封于历史之中。

二、处理对象和题材多元化

翻译领域和业务类型的变化,导致翻译对象呈现多元化。以本地化翻译为例,除了文档本地化翻译之外,还有软件本地化翻译、网站本地化翻译、多媒体本地化翻译、影视翻译、课件本地化、游戏本地化等。语言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韦忠和,2012)。网站和多媒体服务需求增长迅速。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声音文件、图形文件、视频文件、程序文件、数据库文件等。最近几年,Android[5]和iOS[6]系统风靡全球,手机游戏和移动应用本地化翻译也逐渐成为语言服务领域的热点。此外,翻译的题材发生了变化,科技经贸题材的翻译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的比例逐渐降低。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12年12月发布的“2010 年中国语言服务产业问卷调研分析报告”,企业翻译业务中,外事外经贸、法律、IT、机械化工专业比重分列前四位。随着翻译对象和题材的多元化,全球范围内翻译研究对象以及翻译教学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三、语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最近10年,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突飞猛进,翻译系统功能不断改善,语言服务行业生产力在不间断地提高,传统的手工模式以及落后的生产工具即将迅速被信息技术的洪流淹没。在源文档创作过程中,涉及到技术写作、术语管理、文档管理、源文质量控制等专业工具;在翻译前处理过程中,涉及到反编译工具、文件格式转换工具、批量查找和替换、项目文件分析工具、字数统计和计时工具、报价工具等;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涉及到项目管理工具、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工具、术语提取和识别工具、多种电子词典工具、平行语料库、搜索引擎等;在项目后处理过程中,涉及到质量检查、编译、排版、发布、测试等多种复杂的工具。这些技术和工具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家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他们转变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翻译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呼唤新一代的研究者。

在未来Web3.0时代,语音识别和即时语音翻译技术极大发展;基于大数据语料以及用户交互的智能机器翻译系统将粉墨登场。云计算和云服务很快覆盖全球,云翻译技术的应用于普及将会极大提高行业生产效率。还有正在建设的智慧语联网,通过对资源、语言技术、社区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机整合,创造链接整个语言服务的云平台,可以满足语言服务产业链更高层面的需求。

四、语言服务流程日益成熟


翻译研究中很多知名学者(诸如Toury、Nida、Wilss、Bell、Steiner、Omar Sheikh Al-Shabab等)都谈及到翻译的步骤或流程,从最初的从源语理解到译语生成的两元模式发展到多元模式。限于时代背景,这些步骤或流程主要从语言学或文本层面考虑问题,导致此种翻译理论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很多学者浸淫于国外各种流派,对于解读国外的经典理论乐此不疲,而对极具时代特征的现代化语言服务流程却视而不见。传统的翻译研究者囿于单一的文本研究和翻译流程研究,没有接触到或者想象到当今丰富多彩的翻译类型和流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实践中的翻译流程较之以前大相径庭。

传统的手工的“译-审”或者“译-审-校”流程不能满足现代项目的需求,定制化和现代化的流程管理成为当今翻译项目的主要运作方式。源文档创作、存储、翻译、编辑、校对、更新、审核、交付、发布等整个过程不再是单一孤立的环节,而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代的翻译工作往往以团队化项目的方式实施,翻译不是工作的全部,而是项目的一个中间过程。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单就翻译流程来看,需要经过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收尾阶段。不同的阶段又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团队的协作,如图1所示。在整个项目运营层面,诸如SAP、Dell、IBM等语言服务大客户已经部署企业全球化信息管理系统(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将内容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以及企业内部其它资源整合在一起,项目管理者只需要通过工作流的定制,系统自动引导每个流程,直至完成项目,大大优化了企业内外的资源管理。

五、产业标准日益凸显和完善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中西方自古以来对翻译本身的标准之争从未休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 Tytler 的“翻译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等。然而这些传统的翻译标准多是围绕文学翻译的文本层面进行的定性讨论,主观性较强,在不同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认识存在着差异。而且,翻译标准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标准的提出与特定的翻译对象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产业的不断完善,翻译作为一种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产品,已经成为产业生态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翻译服务的标准不能仅仅针对语言和文本层面,还需考虑语言服务产品的各个要素、产品生产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以及结果等各个方面。

欧洲统一的翻译服务标准“EN 15038:2006”、美国ASTM

 


[7]F2575-06翻译质量保证标准指南、加拿大的“CAN/CGSB-131.10-2008”国家服务标准等陆续出台并逐步发挥重要作用。LISA[8]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陆续制定了诸如TMX、TBX、SRX、GMX、TBX Link等行业标准;OASIS





[9]

于2002年制定了XLIFF标准,将需要本地化翻译的文本从庞杂的格式中分离出来,相同的源文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处理,为有效解决各种数据兼容以及语言资产管理提供了方便。
自2003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翻译服务规范 第 1 部分: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翻译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口译》等。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于2011年发布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目前正在起草《本地化供应商选择规范》等,这是中国翻译协会为促进行约行规建设、加快行业规范发布而做出的新尝试。

现代语言服务的标准并不是孤立的。语言需求遍布各个行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考虑特定的标准外,还要考虑相关行业标准和客户企业标准等。这些标准从服务方和客户方多重视角,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能力、服务质量、项目流程,服务步骤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拓展了传统理论中对标准的认识,同样应该成为现代应用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六、众包翻译生产模式悄然兴起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众包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国际著名社交网络Fackbook和Twitter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多语本地化,Translia[10]、Transifex[11]、Yeeyan[12]等网站运营模式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众包模式的价值,开启了翻译模式创新的另外一扇窗户;《哈利波特 7》、《抉择时刻》、《失控》、《乔布斯传记》等书本的翻译和运作,必将对传统图书翻译和出版模式造成冲击。  
    
根据上述全球化和信息化语言服务的特征,笔者认为在应用研究的分支上,还可进行下列以产业全局为基础的相关专题研究:(1)语言服务产业链(2)产业技术(3)翻译管理(4)行业角色和职业发展(5)语言服务标准。

1.语言服务产业(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美国著名的语言行业调查机构卡门森斯顾问公司密切关注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每年针对全球语言服务行业进行专项调查,发布具有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对于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成立,为研究整个语言服务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用翻译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我们至少还应关注下面问题:

产业链组成各方,包括语言服务需求方、语言服务提供方、技术和工具提供商、教育和培训机构、行业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语言服务研究机构、终端用户等;
产业生态链良性循环的发展理论;

语言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
生产和服务模式(如众包、外包、电子交易平台、定制化、企业联盟等);
国内外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战略及其附带影响(如对翻译教育的影响);
市场准入资质和市场定价;
语言服务品牌建设及语言服务客户教育;
最佳实践(翻译项目管理、多人协作项目质量控制等);
国内外校企结合实践(如实习基地、校企权责等);
产业专题调查与分析(如企业生存状况、翻译价值社会认可度等);
产业知识库建设(知识管理与共享)及SNS社区建设;
语言服务监督机制及诚信体系建设。


产业技术(Technology)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语言服务效率,最近几年的论文中,虽有不少教师开始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但是多局限于CAT技术或工具本身,应用翻译中的技术研究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方面:

交互机器翻译和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
语音识别和即时翻译技术和平台(远程);
MTM[13]技术和平台(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智能化整合);
术语/术语库管理(术语自动识别、提取、编辑、维护等);
质量保证技术(智能化语言质量检查、批量校对);
本地化工程与技术(软件、网站、影视字幕、多媒体、游戏、移动应用等);
翻译信息检索知识库及相关技术(数据库检索、网络搜索引擎和本地搜索);
云时代的大规模平行语料库技术;
技术传播与技术写作;
实时协同翻译、云翻译与语联网;
开源翻译技术和平台;
翻译技术和工具评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管理(Management)

在现代翻译项目中,除了语言层面的处理之外,往往还牵涉到文化、语言工程、程序编译、文档排版、测试与质量保证等环节。同传统的翻译项目流程相比,现代化翻译项目流程相对比较复杂,根据项目不同,流程也会有所差异。为此,新时代对翻译管理的研究不可或缺,至少应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项目基本要素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综合管理等;

流程管理:前处理后处理,流程
设计与定制,翻译流程最佳实践等;
质量管理:客户对翻译质量的期望、翻译质量要素管理、翻译质量模型等;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选拔和培养、激励和考核、翻译团队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等;
语言资产管理:研究面向翻译的专用语料库和词典,以及包括翻译记忆、术语库、双语文件、写作和翻译风格指南、项目说明、分析报告、日志文件、语言知识管理等在内的语言资产管理等。
角色和职业(Roles & Profession)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庞大组织,服务业的深入发展必须通过明确分工将资源集中在核心部分。在高度产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服务产业也深受其影响。语言服务产业化导致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个项目都有专业的流程和工序,每个流程和工序中都出现了专业的分工。信息化时代的每种职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语言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就译员角色来说,传统的翻译研究着眼于译员本身,特别是强调译者的语言素养或被“操纵”的相关因素,而对企业急需的其他角色关注甚少,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市场的要求。现代语言服务企业对全职的翻译要求同过去区别较大[14],举例如下:

熟练的(双语)跨文化沟通和表达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搜索技能);
熟练掌握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熟练掌握SDL 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跨专业的知识,并精通某一行业领域的知识;
能够承受工作压力,按照客户规定的期限提交译文;
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上文所列7个方面的素养要求同Morry Sofer在其多次再版的The Translator's Handbook中提到专业译者素养基本吻合。PACTE于2000年组织了专家译者和外语教师进一步修订了其早期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总结出了5种现代翻译能力模式以及心理生理要素(仝亚辉,2010),上文7个方面基本涵盖在PACTE的研究成果之中。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对译者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翻译研究者不应该忽视这样的事实,新时代的应用翻译研究应该拓展视野,开展对产业链中每个角色及其作用的研究。

岗位分层;顾问咨询层、管理层、执行层、支持层等;

角色定位:运营经理、销售经理、客户经理、译员、编辑、审校、术语专家、排版工程师、翻译技术支持专员、本地化工程师、多媒体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助理、测试工程师等;

职业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培训教材、培训现状、培训评估等;

职业生存与发展: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效率、身心健康、薪资福利、税收政策、纠纷与维权、社会地位等;

资质与认证:国内外从业资质与认证(CTIC[15]、NATTI[16]、ITI[17]、CATTI等),以译员为例,包括译员水平分级与认证、内外部激励机制;

职业道德:行业道德规范、企业素养需求、职业操守、个人品牌建设等。
语言服务相关标准(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影响翻译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翻译过程评估、翻译质量参数评判标准;
翻译错误分类标准及错误罚分比重量化标准;
通用标准和具体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以及组织机构(如ISO、ETSI[18]、OASIS[19]、OLIF[20]、TAC等)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标准的侧重点、差异化、适用性等,对国内语言服务的启示与作用;
行业规范、客户规范以及项目特定规范;
行业技术与工具开发标准;
源文档创作以及翻译相关的数据标准,如DTD、XML、DITA等。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为翻译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元素,应用翻译研究当然也不限于以上五个方面。对于现代翻译研究者来说,可以放眼整个语言服务产业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翻译学”研究。应用翻译研究范围的深入和扩展,必将扩大纯翻译理论研究的内涵,开创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的新天地,促进翻译学研究的全面发展,这无论对于翻译教育还是翻译产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http://globalsight.com/
[2] http://producthelp.sdl.com/
[3] http://xtm-intl.com/
[4] http://answers.microsoft.com
[5]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以Linux为基础开发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
[6]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
[7] http://www.astm.org/
[8] 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
[9]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
[10] http://www.translia.com/
[11] http://www.transifex.net/
[12] http://www.yeeyan.com/
[13] Machine Translation+Translation Memory的简称。
[14] 这些素养要求是通过分析国内三大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上25家语言服务企业的招聘信息而得到的结果。
[15] Canadia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ers Council,官方网址为 http://www.cttic.org/ 。
[16] 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 Interpreters,官方网址为http://www.naati.com.au 。
[17]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官方网址为 http://www.iti.org.uk/indexMain.html 。
[18]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Institute,该组织成立了 LIS(Localization Industry Specification)标准组,接管了原来LISA的标准,并且继续管理和维护这些标准。
[19]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
[20] Open Lexicon Interchange Format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