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访谈 >

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的创新性与权威性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中国关键词”项目是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增强我国际传播能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总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旨在搭建一个向国际社会系统解读、阐释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思想文化核心话语的多语种平台,帮助各国政党、政要、智库、媒体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外事外宣部门和驻外使领馆的重要参考。

“中国关键词”项目从2013年12月开始,经历一年的研讨、打磨,方形成今天发布的第一批成果。此次发布的77条核心词汇摘自十八大以来重要党政文献和领导讲话,分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五个专题下,以中、英、法、俄、阿、西、日等七个语种同步发布。第二批专题正在编译之中,拟定于明年第一季度发布。

纵观整个项目内容,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我国重要党政文献和领导人著作的对外翻译多为系统完整的著作或篇章,如外文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和中央编译局刚刚翻译完成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多语种版;这些译文对于国外智库和研究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希望快速了解中国当前政策的各国政要、媒体、企业和普通知识阶层而言,篇幅过大,内容偏多。而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建立的中译英、中译法、中译日专家研讨机制,只提供最新政治经济文化词汇本身的对外翻译,缺乏对词汇的解释和说明。“中国关键词”项目使用关键词加核心思想解释的方式,组成其重要内容,碎片化地对外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降低外国读者认知的门槛和难度,有利于提升传播效果。我们刚刚完成的另外一个项目也有类似的作用。中国外文局北京周报社、中国翻译研究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不久前合作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英文简写本,已经在北京周报网和悉尼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网站上对外发布,这一项目也旨在降低外国读者的阅读门槛,帮助更广大的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最新政策和发展思路。

二是话语产生机制的创新。为达到最佳外宣效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有采用中文专家撰稿、外文专家翻译的传统工作模式,而是在中文编写过程中引入外宣编辑和翻译专家,从外宣效果的角度进行讨论和修改,做到话语创建方与翻译编辑方的协作联动,提升了外宣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是话语传播路径的创新。本次项目成果发布采用全媒体发布的新策略和新手段。除以中国网专题网站作为主发布平台以外,外文局各涉外期刊将组成联合发布平台,多渠道进行发布,后期还将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App),并利用境内外社交媒体等进行碎片化传播,构建微传播平台。项目成果还将结集出版。我们也非常愿意与中央相关单位合作,通过更多渠道进行内容发布。第二个特点是权威性。

“中国关键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国内权威编写、翻译团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文内容的权威性。为保证词条的权威性和解读的针对性,特别邀请了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专家及外宣翻译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编纂词条中文稿,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讨论,从400多条关键词中精选了77条核心词汇。词条的解读立足公开发表的权威文献和解释,同时结合外国受众的关切和阅读习惯,力图言简意赅。中文稿历时6个月、改稿5次方成定稿。

二是译文的权威性。项目组建了由中央外事外宣单位长期从事对外翻译的资深翻译、审定稿人员和外籍母语专家组成的六个语种的翻译团队,制定了翻译、改稿、核稿、定稿四道程序,并多次组织翻译团队就翻译中共性和各语种特色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原则性意见指导翻译过程。为保证翻译质量,整个翻译流程长达3个多月。

第三个特点是时效性。“中国关键词”项目致力于精选最新党政文献中的核心词汇,及时回应国际关切,向世界说明当代中国的发展思路和道路。首批词条摘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党政文献,内容紧扣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治国核心思想。 “中国关键词”项目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发起,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项目得到了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的积极参与。

(作者王刚毅系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根据“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发布会现场录音整理)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