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

重庆翻译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2-12-19
        12月17日,由重庆翻译学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承办的重庆翻译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会议和直播平台上参会者总计近3000人。开幕式由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琳主持。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代表重庆工商大学欢迎莅临的专家、学者以及各高校师生,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期待各高校共同努力,推进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图: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致欢迎辞)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重庆翻译学会会长董洪川在致辞中感谢了市内外的与会嘉宾的热情参与和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精心安排,对学会成员单位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热烈祝贺,并深情回顾了学会发展的二十年历史。他希望重庆翻译界同仁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图:重庆翻译学会会长董洪川致开幕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作了题为《实践为主,培养实用翻译人才--外语教育的新方向、新使命》的报告,从知识的积累,实践的重要性,传播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四个方面,举例分享做翻译实践的体会,突出说明国际传播时代背景下,翻译实用人才应该着力下功夫的领域。
 
(图: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作主旨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的报告《语言智能背景下MTI人才的培养:挑战、对策与前景》在概览语言智能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领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语言智能背景下MTI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对策,展望了MTI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未来MTI教育应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应对语言智能的发展,以构建适应语言智能发展需求的MTI人才培养体系。
 
(图: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作主旨报告)
 
        重庆翻译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在其发言《比喻性语言及其翻译问题》中提出:使用比喻性语言的基础仍然是说话人所具有的语言知识以及各种认知能力,语言的比喻用法是语言创造性的最高表现。因此,比喻性语言的翻译同样涉及译者的各种知识和认知能力。基于英汉语料,结合隐喻的特征和功能,他还阐释了翻译的隐喻和隐喻的翻译等议题。
 
(图: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作主旨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忠廉畅谈“观翻译与翻译观”。他借参禅观山的三重境界,类推出观译三境界:“见译是译” 即初观或粗观,也是近观;继而“见译似译”但非译,因是面面观,只得片面真理;终得“见译只是译”的翻译观,取决于扎根实践与玄观翻译。黄教授认为,观译全过程螺旋上升,又不断返璞归真,由简至繁,再去繁趋简,方得至简翻译观的真谛。
 
(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忠廉作主旨报告)
 
        重庆翻译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李金树在题为《历史合理性:翻译批评的一个基本向度》的报告中提出,历史合理性将翻译批评发生的历史根源纳入考量范围,不仅可避免批评研究的“情绪化”、“简单化”和“平面化”,增强批评的信度和效度,更有利于我们深入考察批评生成的文化肌理,从而拓展和深化翻译批评研究的视阈。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黄春芳基于一次教学案例,细致讲解了在《英汉合同文本翻译》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她根据课程的学科属性,采取“挖掘+增补”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律翻译人才。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强介绍了信息科技翻译教学案例库的编制及应用,该案例库的编制可以用于翻译测试和翻译研究,有利于提高专硕学生的实战水平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语言桥集团董事长朱宪超以《新时代数智化语言人才共育共建》为题,强调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让外语院校和语言服务企业都有了新的使命和责任。校企需要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以利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发挥语言优势,与行业深度结合,服务国家需求。
下午,会场分小组围绕“翻译理论与翻译人才培养”、“典籍翻译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外宣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翻译技术及应用”四大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各论坛发言精彩纷呈,专家点评深入透彻,参会师生互动积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图:分论坛交流研讨)
 
        分论坛讨论结束后,主会场继续进行大会主旨报告。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刘黎所作报告题为《循名责实: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马戛尔尼使团中国著述汉译书名探析》。该报告将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中国著述的书名译写视为话语实践,借鉴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讨汉译书名如何被生产、传播和接受,以期阐明汉译书名多样化叙述的背后实情。重庆翻译学会副会长、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晓林的报告《宇文所安翻译深度考察的英汉语言类型研究》深度考察了宇文所安的译文,认为宇文所安的译文是研究英汉语言类型差异的重要窗口,从中可见英汉在并联-内嵌、综合-分析、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区分。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章勇的报告题为《语义和语言环境对翻译的影响——基于脑电证据》。该研究聚焦语境如何调节翻译的神经认知过程,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用侧抑制范式研究语言和/或语义语境对翻译的影响。重庆工商大学教授赵昌汉以研究方法“field research”的汉译为例,探讨学生术语的翻译问题。他认为,语料库研究表明,field research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起源于自然科学,多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专门术语形成于1980年代。考察其起源以及历史演绎,field research应该翻译为“实证研究”或者“实地研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黄缅介绍了心智哲学视角下的反语英译研究。她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入手,提出了反语翻译的标准是感受性质的反向相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译者可根据目标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感受性质的反向相邻程度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四川外国语大学在站博士后、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赵国月的报告主要探讨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报告指出,新时代国内出版社“送出去”作品与国外出版社“拿过去”作品在选题倾向和叙事类型上都存在差异,隐含着不同的传播意图。从叙事类型入手选择文本向英语世界译介,或许是今后中国非虚构文学走进英语世界的可选之路。重庆大学副教授路斯琪的报告基于《道德经》在法语世界的200年译介史,从跨文化和创造性阐释的角度,多维考察文字、图像、声音、姿态等不同模态对文本核心概念“道”的意义塑造、建构和传递。重庆翻译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重庆翻译学会副会长李永毅、张绍全、刘世英、杨洁、罗天等主持了大会发言。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李长栓教授和重庆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一道,主持并点评了四个场次的小组讨论。
 
        大会的闭幕式由重庆翻译学会秘书长、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胡安江主持。分论坛主持人西南政法大学曹志建、重庆医科大学王良兰、重庆工商大学邹莉和重庆科技学院董保华汇报了各小组的研讨要点。重庆翻译学会副会长、鲁迅翻译文学奖得主、重庆大学教授李永毅对本次大会作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大会所取得的积极学术成果和实践指导意义,并代表学会向领导嘉宾、参会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表达了诚挚感谢。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周锐代表下届年会承办单位发言,他期望明年的年会在重庆理工大学美丽的蝴蝶山下、花溪河畔线下举行。会议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图:重庆翻译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部分参会代表云合影)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