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21-01-25
        1月23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主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共同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与域外传播,采取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并在哔哩哔哩平台线上同步直播。会议邀请九位与会专家就《民法典》翻译进行主题发言,华东政法大学应培礼副书记、上海市法学会施伟东付副会长为研讨会致辞。研讨会由外语学院宋丽珏副院长主持,余素青院长做大会总结,外语学院黄岳峥书记、王文胜副书记、徐浩副院长、曹嬿副院长和部分学院教师、同学全程参与研讨会。


        外语学院副院长宋丽珏副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她提到在历史上,法律翻译于法律移植、中西法律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已进入新的阶段,此次颁布的《民法典》便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事生活百科全书。举办本次《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希望对内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法治建设的理解,对外能够使我们向世界更好的诠释新时代的中国法治,进一步消除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带来的跨文化误解和误读。与此同时,她介绍了与会嘉宾,对他们的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宋丽珏副教授致欢迎辞)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肯定了外语学院于发展中能够找准定位,凝练特色,已经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2020年,共计获得6项国家社科项目,这在全国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不多见的。同时,他指出翻译民法典的重要意义,这是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翻译工程,是向全球积极展示法治中国建设的突出成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重大翻译工程,因为中国的民法典是世界的。世界民法的有益成果是中国民法典的文明镜鉴;是体现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价值的国家重大翻译工程,因为民法典不仅是法律界的,也是其他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应培礼副书记致辞)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代表上海市法学会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施伟东在致辞中表示,华政的法律翻译工作渐次进展,成果丰硕。校领导一直对外语学院建设予以关心和重视,为上海市法学会输送法律翻译人才协助上海市法学会组织了高翻团队,对学会的工作予以鼎力相助。施伟东对未来华政外语学院投入《东方法学》外译的工作表示感谢,期待与外语学院展开进一步合作。施伟东强调上海市法学会愿意在国家工作以及法律翻译中承担更多工作,这些工作颇具价值和意义。他认为法律翻译相关团队向世界分享着中国法治建设成果,同时也将各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向国内传播。


(施伟东副会长致辞)
 
        全国人大法工委四级调研员达吉就《民法典》翻译项目作主题发言。达吉首先强调了《民法典》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到《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此外,达吉介绍了《民法典》英文翻译的主要参考文本和有关资料,并就《民法典》翻译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作出阐释。通过评析具体词汇的翻译并将其与英美法相对比,表明《民法典》翻译不仅要考虑到对外宣传的受众,更要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达吉就目前《民法典》译本公布对于社会的影响作发言,表示译本会进一步根据社会以及法学界的反馈进行修改与完善。


(达吉调研员发言)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的主题演讲围绕“法律对外翻译迎来新时代”展开。黄友义表示,法律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法律翻译在当代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给法律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应当主动掌握外宣的主动权,树立服务大局的翻译观念,了解世界的法律。第二,通过评析“国内大循环”一词中“大”字的对应翻译说明法律翻译应当考虑到翻译的受众。第三,黄友义提出法律翻译重在服务多类型受众。若译文需要对外传播,则要求译者掌握和使用好国际话语体系中的通用表达。


(黄友义常务副会长发言)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陈明明介绍了自己从事时政翻译的背景,并强调中国的法律对外翻译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陈明明阐释了法律翻译为何重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法治环境,但中国的法律外宣尚存在滞后的问题,因而中国要把握主动权,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声。陈明明还认可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及时性、导向性及权威性,强调翻译院校应关注社会需求,应将本次研讨会视为一个开始。此外,他还提出法律翻译教学者应当首先掌握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扎实的法律基础,建议华政外院发挥其优势,开设法律和翻译的双学位;应该召开国际研讨会,通过《民法典》翻译研究,使其更好的进入国际法学话语体系中。最后,对于法律翻译的实践,他提出了三项具体意见:其一是精准,译文要体现立法者意图;其二是全面,在翻译时确保不遗漏;其三是适应大数据时代,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法律翻译中扮演的角色。


(陈明明常务副会长发言)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屈文生教授以《中国法律话题对外翻译:历史镜鉴与前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为例》为主题进行发言。屈文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构成,并指出本次会议不仅仅是翻译技术上的讨论,更要通过历史观察,如对《大清律例》的英译进行分析,发现《民法典》英译的意义。屈文生还从“两个大局”、“两个循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角度,指出《民法典》英译的意义。最后,屈文生又回归到翻译技术上的讨论,通过对诸多法律法规翻译实例的讲解,指出《民法典》英译应遵循“同一律”和“对等律”等原则。


(屈文生教授发言)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法连教授以《关于<民法典>翻译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为题进行发言。张法连指出,《民法典》英译应该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国家建设的法治方式相结合,不断完善提高翻译。张法连以“人格权”、“人民法院”的翻译为例,阐述法律翻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强调了法律术语翻译的核心作用,同时也对法律翻译中的细节问题作了深度探讨。张法连还阐释了“大胆借鉴,洋为中用”的重要性,译者应在丰富自身法律知识的同时合理运用英美法中对应表述进行翻译。张法连进一步强调,正视法律英语是法律翻译的基础,依“法”翻译,做好法治域外传播。最后,张法连呼吁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法连教授发言)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复旦大学法学院高凌云教授围绕《<民法典>英译难点》做主题发言。高凌云首先评价了我国法律翻译实践的现状,表示我国《民法典》正式英译文本略有滞后,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推动法律翻译工作;同时指出法律文本英译应注重对原文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英文表达的准确性,并且认为法律翻译没有标准答案。高凌云还讨论了《民法典》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从细节入手,通过丰富的翻译实例论证因我国特有法律制度产生的术语及句式翻译难点,以小见大。最后,高凌云对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也提出建议。


(高凌云教授发言)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华东政法大学李明倩副教授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翻译进行了学术分享。李明倩指出《民法典》的英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既是一条重要的信息通道,也是我们向世界进行法治话语传播的平台。《民法典》翻译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提供了角度。李明倩从不同层面对婚姻家庭编翻译修订进行了讲解,并指出婚姻家庭相关法律中体现的中外法律概念差异,以及采用不同的《民法典》翻译方式会对中国法治话语的传播产生影响。在发言中,李明倩通过分享列举了多个典型的翻译案例,讨论兼顾语义对等和语用效果的翻译策略,并就其讨论了中外价值观念的差异。她进一步指出译者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就词义理解和价值判断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只有调和民族性与世界性,才能“于鸿沟之上架起桥梁”(Bridging the Gap),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减少误解。的翻译理念,对未来法律翻译的目标做出了展望。


(李明倩副教授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安谆(Adrian Dunbar)教授以《巧用21世纪科学方法,铸就卓越品质》为题论述了二十一世纪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话语分析研究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这三大语言学理论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和启发。李安谆围绕来自执法部门、公司团队、研究机构以及产品营销的四个案例,对“合作”一词的翻译进行了具体的评析和研究。此外,李安谆通过分析“建设用地使用权”、“个体商户”等术语的翻译,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语料库N400预测技巧、如何查阅相关领域的专业表述以及探索在何种情况之下使用相关表述的问题。


(李安谆教授发言)
 
        会议结束之际,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对会议作总结发言。余素青指出,《民法典》外译在我国对外法治宣传工作上具有奠基性作用,也是法律翻译和法律语言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对象。外语学院举办《民法典》翻译研讨会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各位专家学者的热切交流和积极互动,碰撞出了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共同为我国法治外宣做出了不懈努力,共同推动了我国法律翻译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学术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余素青对与会专家们的发言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总结,指出《民法典》翻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法工委以及《民法典》英译团队的辛勤付出表达敬意。最后,她提出虽然此次会议即将结束,但对于《民法典》翻译的研究与探讨而言还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法律翻译团队将在不远的未来把学科建设推向另一个高度!


(余素青教授发言)
 
        本次线上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和哔哩哔哩直播平台共计有五千余人参与,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的关注。研讨会的举办彰显了我国法律翻译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法律翻译的实践与研究在未来仍大有可为,华东政法大学以及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仍将继续回应国家、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为中国法治宣传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