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05 大力提升国家翻译能力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 2024 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杜占元
理论研究 /
08 翻译文化研究:概念辨析与拓展方向 冯全功
17 翻译中的文化心理研究:阐释与建构 吴术驰
27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翻译研究:理论探索与未来展望 乔冲 王峰
译史纵横 /
36 重塑孟德斯鸠:严复译著《法意》序言《孟德斯鸠列传》研究 庄驰原
45 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中的文化阐释与传递——以《水浒传》巴赞法译本为例 张铱
译介研究 /
54 汉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史与现状研究 蒋哲杰
62 公案小说在欧美的译介——以《龙图公案》为中心 陈茜
翻译教学 /
71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模式构建 张静
81 英汉交传中时态偏误类化、溯因与规避——以口译学习者为例 傅艾
译家研究 /
90 多元化译者身份与翻译的跨场域建构——以赤松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例 秦思 曹培会
97 翻译家钟宪民研究——以德莱塞小说译介为例 赵静
学术视点 /
105 翻译学新视野——翻译认知接受研究的概念、理据和发展 李盈盈 胡显耀
翻译评论 /
114 威利《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与蒙元丝绸之路空间的生产 王烟朦
翻译技术 /
123 AIGC工具与 CAT 软件的集成:现状与评价 周兴华
书刊评介 /
131 探索翻译家的思想世界——《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介评 皮伟男
学术访谈 /
136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新探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作家雪漠的思考与实践 徐赛颖 贺莺
实践探索 /
14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段落结构调整探微 曹莉
152 中医脉象学核心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梅明玉 何燕 胡超
160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阿汉互译评析(2023) 方艳玲 马福德
166 翻译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汉互译评析(2023) 张世胜 朱强
自学之友 /
171 To Have and Have Not(Excerpt)(Ernest Hemingway) 曹明伦 译
173 再谈译者的“杂学”知识及其运用——以 To Have and Have Not 的汉译为例 曹明伦
179 写作的快乐(王蒙) 于泓 译
181 文学翻译中作家风格的再现 于泓
词语选译 /
187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语汇汉英对照摘编
英文摘要 /
信息广角 /
191 关于举办 2024 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的通知
中文摘要
翻译文化研究:概念辨析与拓展方向
冯全功 浙江大学
摘要:翻译文化是个多义词,具有不同的指向,主要包括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以及围绕翻译本身所形成的文化。其中,前两种指向在学界已有很多探索,第三种指向可作为翻译文化研究的拓展方向。第三种指向的翻译文化主要指由翻译本质、翻译价值、翻译政策、翻译规范、翻译伦理、译者形象等构成的知识体系以及公众对翻译本身的认识与认同。翻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可采取从学术到通俗(针对受众群体)、从译者到其他翻译行动者(针对建设主体)、从技能到文化(针对翻译教育)等路径,通过具体措施和集体努力,共同建构一个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
关键词:翻译文化;文化因素;文化学派;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中的文化心理研究:阐释与建构
吴术驰 湖北大学
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心智活动,翻译与心理有天然的联系,而现有研究对翻译心理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本文借鉴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研究成果,介绍了文化心理研究的基本概况,阐释了文化心理研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作用,尝试建构了翻译文化心理研究的体系框架,并指出翻译文化心理研究,就是研究翻译学者或译者在何种活动情境系统中,如何使用中介人工制品(文化)来展开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倡导学界扩大对翻译心理议题的关注。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心理学;中介人工制品;情境系统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翻译研究:理论探索与未来展望
乔冲 吉林大学 │ 王峰 山东大学
摘要:作为当代社会学的主流范式之一,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非线性关系框架、对个体能动性和过程描述的强调、对非人类要素的关切等理论要旨,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问题分析层面,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尤其是对时下热议的翻译过程研究、译者研究、翻译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具参考价值。本文结合“行动者”“网络”“转译”等主要
ANT 概念工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进一步挖掘和阐释了 ANT 翻译研究的内涵和创新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基于 ANT 的翻译研究现状,点明了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社会学;社会翻译学;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实践论
重塑孟德斯鸠:严复译著《法意》序言《孟德斯鸠列传》研究
庄驰原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翻译副文本在反映译者翻译动机和思想主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聚焦严复八大译著之一《法意》的序言《孟德斯鸠列传》这一学术译著副文本,研究发现这篇看似客观的人物传记实为译者严复基于英文底本的一种改写。在清末特殊的改革语境中,译者严复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和学术主张,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对英文底本进行改写,不仅实现了译序宣传译著的功能,同时传递出对于革命的审慎态度,并蕴藏着译者自身的性情与追求。这篇译序是身为译者和思想家的严复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孟德斯鸠形象的再创造。
关键词:副文本;学术翻译;严复;《孟德斯鸠列传》;《法意》
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中的文化阐释与传递
——以《水浒传》巴赞法译本为例
张铱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1850 年,法国汉学家巴赞出版《水浒传》首个法文节译本,同时创立《水浒传》在西方世界的首译之功。巴赞采取译研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水浒传》的文学特点,彰显原著的社会风俗史价值,并希望译本为通俗汉语教学提供参考。译本的文化传递颇具特色。第一,巴赞立足于大量的汉学研究,采用历史考据、文史互证等方法,呈现了大量精准的文化细节。第二,巴赞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增译、阐释和改写。第三,凭借生动流畅的译笔,巴赞将中国风俗文化融入译文的字里行间,实现文学传递与文化传递的深度交织。译本对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外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巴赞;文化传递;中国古典文学外译
汉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史与现状研究
蒋哲杰 上海海事大学
摘要: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韵文,汉赋是比肩唐诗与宋词的“一代之文学”。尽管赋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研究已有丰硕成果,但尚未得到国内应有的关注与借鉴。通过收集整理现有汉赋英译本,梳理百年译介并从译作、译者和译源等视角进行多元分析,可以了解汉赋英译的历史与现状,并发现作为研究文献、文学作品和典籍等三种不同路径下产出的译本特征。分析汉赋英译的问题及其根源,揭示汉赋英译的意义,可以为国内学界借鉴英语世界赋学译介和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赋;英译;译介
公案小说在欧美的译介
——以《龙图公案》为中心
陈茜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龙图公案》是中国公案小说的重要代表,也是在欧美翻译次数最多的一部公案小说集,迄今已产生了法、意、英等语种的十余种译本(文)。本文对《龙图公案》在欧美的译介史作了系统梳理,将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加以考察,并对不同阶段的译介活动在历史文化语境、译者身份、翻译策略等方面呈现的特征加以探讨。在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以《龙图公案》为代表的公案文学作品或可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龙图公案》;公案小说;欧美;译介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模式构建
张静 四川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不仅给翻译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也为翻译教学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鉴于翻译教学目标重心正逐渐转向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培养,本文界定了翻译高阶思维的概念,梳理了翻译批判性、翻译创造性、翻译沟通和翻译情感四类高阶思维的具体内涵。借鉴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提炼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观,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六方面构建出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并利用 AIGC 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具体课例说明该模式的实施途径,旨在为翻译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AIGC;翻译教学;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学习理论
英汉交传中时态偏误类化、溯因与规避
——以口译学习者为例
傅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本文以英汉时体理论和 Palmer 情态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118 位口译学习者的测试语料,系统考察了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发现,单一式时态偏误和联动式时态与情态偏误为英汉交传中频现的两大偏误类别。本文通过分析口译学习者英语时态习得基础、语料难度、译员认知负荷、口译单次与即时特性等对听辨、笔记和产出的影响,并结合译员笔记和临场心理刻画,对英汉交传中的时态偏误进行了释因。本文综合微观、宏观视角,建议教师在口译分解技能教学阶段明示时态价值;提议协调教材与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教师配备,以强化学习者时态意识,促其自主规避时态偏误。
关键词:英汉交传;时态偏误;类化;溯因;规避
多元化译者身份与翻译的跨场域建构
——以赤松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例
秦思 长安大学 │ 曹培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摘要:赤松是当下美国主要的中国古典诗歌与典籍译者之一,他的译诗活动独立于汉学研究与诗歌创作界,具有不同于汉学家译者与诗人译者的独特性。同时,他作为隐逸居士、典籍译者以及文旅作家的多元身份也对其译诗活动产生影响,并在其译诗选目、译诗阐释,以及译诗副文本中有所体现。本文认为,赤松翻译作品获得市场的顺利接受与积极评价,正是得益于他通过其多种文化身份搭建了译诗与其他翻译及文学作品间的联系,创造了跨语言、跨文本、跨文体、跨时空的多维对话空间,或可启发建构新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模式。
关键词:赤松;译者身份;古诗英译
翻译家钟宪民研究
——以德莱塞小说译介为例
赵静 四川大学
摘要:翻译家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从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方面不断做出个人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钟宪民对德莱塞小说的译介为中心,通过他对德莱塞小说的翻译择取以及其译本特征,具体分析他在不断的翻译选择中所体现出的“工具论”翻译价值观、“觉醒民众”的翻译动机、“留神舍形”的翻译立场及“节译和中国化”的翻译策略,进而立体地呈现出钟宪民作为战时翻译家的家国情怀和抗战时期在翻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德莱塞小说;钟宪民;唯明;翻译选择
翻译学新视野
——翻译认知接受研究的概念、理据和发展
李盈盈 西南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 胡显耀 西南大学
摘要:翻译接受研究,即关于翻译产品对接受者的影响或效果的研究,是当代翻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翻译理论中对接受者或读者反应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主观经验和理论层面,缺乏客观数据的验证。本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科学实验工具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对接受者在接受翻译产品时的认知过程进行实时考察成为可能,很多学者开始了对翻译的认知效果研究。Kruger & Kruger(2017)首次提出用“翻译认知接受”这个术语指代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翻译认知接受的概念、理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探讨翻译认知接受研究的未来趋势,希望引起国内同行对该新兴领域的关注。
关键词:翻译接受;读者反应;认知接受;未来趋势
威利《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与蒙元丝绸之路空间的生产
王烟朦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长春真人西游记》在科学史上具有地理学价值,亦是蒙元一代丝绸之路游记文学的开山之作,汇集了丰富的地理景观、丘处机的精神世界以及丘氏觐见成吉思汗的社会政治意义。英国汉学家威利偏好中国唐宋诗歌翻译,注重读者接受,加之更熟稔西方地理文化,其译本多淡化或改写原客观地理空间和主观精神空间。蒙古史研究旨趣则促使他在副文本中重构隐性的社会权力空间,凡此使得作品的三维空间被再生产。反观威利译作的收效,古代丝绸之路文学外译既要关照当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又要注重发掘和迻译文学性空间。
关键词:威利;《长春真人西游记》;丝绸之路文学;空间生产理论
AIGC 工具与 CAT 软件的集成:现状与评价
周兴华 南开大学 / 鲁东大学
摘要:目前,CAT 软件仍是语言服务行业的主要生产工具。随着版本更新,各个 CAT 软件都在不断增加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功能。2022 年 11 月 ChatGPT 发布之后迅速风靡全球,引发了一场新的人工智能竞赛。2023 年,AIGC 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已经在许多行业和软件产品中掀起了波澜。翻译是 AIGC 工具的典型用例之一,因此语言服务行业也在积极地将 AIGC 工具引入翻译工作流程。其中,AIGC 工具与 CAT 软件的集成已成趋势,但不同软件的集成方法与具体功能存在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评价,希望能为相关企业、翻译公司和自由译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AIGC 工具;CAT 软件;集成;大语言模型;ChatGPT
探索翻译家的思想世界
——《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介评
皮伟男 中山大学
摘要:探索翻译家之思想世界是翻译家研究的使命之一,然而此前相关研究对“翻译思想”定义不够清晰,也未能揭示翻译家翻译思想的来源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蓝红军的《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清晰界定翻译思想的对象、内容和存在方式,突破翻译学科的藩篱,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揭示钱锺书翻译思想与其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想的互动关系,对其翻译思想进行体系建构与现代阐发。该书不仅丰富了探索翻译家翻译思想世界的路径,也为钱学贡献了翻译的力量。
关键词:《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翻译家;思想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新探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作家雪漠的思考与实践
徐赛颖 贺莺 宁波大学
摘要: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雪漠接受访谈,讲述了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状况,分享了他对中国文学创作以及国际传播路径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并从作家视角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走进去”等问题提出了诸多启发性建议,有望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和海外传播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雪漠;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段落结构调整探微
曹莉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文中存在大量段落结构调整现象,主要发生在段内和分段两个层面上,具体方法包括:依据逻辑连贯、句法结构进行段内调整,依据话题、宏观语义结构、修辞效果、译语行文规范进行段落拆分,以上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多有交叉。段落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由汉英段落发展及信息排列方式的异质性造成的,而调整的目的是让译文更易于被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以更有效地进行对外传播。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段落结构;调整;译语读者
中医脉象学核心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梅明玉 何燕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胡超 中南大学
摘要:脉象学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脉象核心术语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和隐喻内涵,标准化翻译是脉象学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梳理了脉象学核心术语的内涵和特征,在分类表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脉象核心术语标准化翻译应遵循的思想和原则,重点探讨了相关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显性化翻译、差异性翻译、具象化翻译、使用多模态副文本进行深度翻译等,力求给中医翻译标准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显性化;差异化;具象化;副文本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阿汉互译评析(2023)
方艳玲 马福德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阿汉语对比赛吸引了中外各界共 312 人次参加,出现了不少优秀译文。优秀的译者能敏锐地看到中阿在语言、文化、思维的显著差异,并且能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灵活转换两种语言的句式,对文化差异做到显隐有别,有机协调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进而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关键词:形合语与意合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翻译策略
翻译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汉互译评析(2023)
张世胜 朱强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汉语对的文本属于不同的文本类型。德译汉文本是关于恩格斯的人物传记,摘选自关于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两部德文著作。汉译德文本是新闻报道类,由关于“2022 年海外中国旅游文化周”的若干篇国内新闻报道整合而成。要在众多的译者中脱颖而出,译者要有学者意识,既要认真研究文本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也要充分了解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新闻文本的译者还需要有国际传播意识。
关键词:人物传记;新闻文本;学者意识;国际传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