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8-11-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翻译研究笔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之路 许钧 5
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穆雷 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译学理论建构 蓝红军 12
新时期翻译批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介入 刘云虹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就与反思 胡安江 18
翻译史研究的主要成就与未来之路 屈文生 21
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胡开宝 24
译史纵横
“西化”还是“化西”?——论晚清西学翻译的术语民族化策略 张景华 27
译介研究
国别区域史译介的历时考察——以“皮书”为中心 许明武 赵春龙 35
翻译教学
翻译继续教育领域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索——来自IVY项目的启示 蒋莉华 彭雪姣 41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口译教学模型设计——以“口译笔记”授课环节为例 胡雅楠 万正方 47
书刊评介
驭浪而行的“黑色神灵”与“有机接合”的文化翻译 杨柳 52
基于TPR-DB方法的翻译研究新论——New Direc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Exploring the CRITT TPR-DB述评 孙凤兰 56
学术访谈
吉尔谈口译与教学 雷中华 61
行业研究
中国大陆手语传译调查:现状、问题与前景 肖晓燕 高昕 赵肖 66
翻译评
葛浩文译本中的藏族叙事——从《尘埃落定》到《红罂粟》 黄立 73
翻译“事件”的建构——以韩南英译《蜃楼志》为例 曾景婷 伍少堃 79
《老人与海》六译本的对比分析——基于名著重译视角的考察 刘泽权 王梦瑶 86
译作鉴析
穿越时空:从小城到小城——简评汉译本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 叶子南 91
实践探索
“草”隐喻的英译认知研究——以《水浒传》四个译本为例 曹灵美 柳超健 94
城市店铺名称英译的问题与规范——以长沙市主要交通干道店铺名称英译为例 段胜峰 唐宏敏 100
自学之友
英译汉:The Novelist's Complicity (Excerpt) 周领顺 陈静 译 105
翻译导读:从文化解读到语言定位 周领顺 陈静 108
汉译英:哲学意义上的中医 林巍 译 112
翻译导读:特定理解基础上的变通 林巍 赵友斌 114
词语选译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汉英表述摘要 119
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揭晓获奖名单(121)评委会名单(126)评审工作报告(127)  “我与韩奖竞赛”主题征文获奖名单(128)
英文摘要
信息广角
《中国翻译》杂志2019年将全新改(扩)版(封二)
《中国翻译》关于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公告(封二)
本刊稿约(17)本刊邮购信息(23)
           
 
本期主要论文摘要
 
理论研究
“西化”还是“化西”?
——论晚清西学翻译的术语民族化策略

张景华 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晚清西学翻译史也是一部术语民族化的历史,术语民族化并不是简单的“西化”,而是“化西”。“化西”是以民族语言和文化为本位,会通中西学术,批判地借鉴西方学术思想以实现学术近代化。以傅兰雅、严复等为代表的晚清翻译家一直秉承“化西”的学术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术语民族化和近代知识体系的更新。晚清“经世实学”思潮对术语民族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体现了近代学术界的变革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晚清;西学翻译;术语民族化;西化;化西
 
Sinicizing Western Terminology in China's Late Qing Translation of European Works
By ZHANG Jinghua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China) p.27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ng European works into Chines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whereby Western terminology was Sinicized. For in how the terms were rendered, we find a visible tendency to play up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integrate Chinese and Western learnings, and to critically absorb the latter into the former, in a bid to modernize China's academic discourse. Leading translators of this period, such as John Fryer and Yan Fu, tended to display a keen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or a deep-seated self-confidenc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While this turned out to be a key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way European terminology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China's knowledge system modernized,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Shixue(实学/practical learning) prevalent during this period also exerted great influences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further bearing witness to the innovating spirit of China抯 modern academic circles.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erminology; Westernization; Sinicization
 
译介研究
国别区域史译介的历时考察
——以“皮书”为中心

许明武 赵春龙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国别区域史研究历来与翻译联系密切,从翻译学视角对其进行历时考察能够梳理出我国国别区域史研究脉络,深化翻译学科如何对接国家现实需要的思考。文章概述了近代以来我国国别区域史的翻译活动,并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皮书”系列译著为中心,重点考察了其译介特征,分析了其对当时以及当下产生的重要意义与启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当前我国亟需深入认知沿线国家的具体面貌,国别区域史译介的全面梳理可为国家现实需要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国别区域史;翻译史;“皮书”;译介特征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ishu Series in the 1970s and China's Translation-based Historiographical Studies of Areas and Nations
By XU Mingwu & ZHAO Chunl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hina) p.35
 
Abstract: Sinc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es of areas and nations depends critically on translation, a transla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iographic endeavor would necessaril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both practices. This article offers a diachronic overview of China's translation-based historiographic studies of foreign nations and geopolitical areas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ishu series in the 1970s as a focal point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The insights derived from the account cast light on both the featur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pecialized genre of translati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genre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day, when China is putti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into practice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 is in great demand.
Keywords: national and regional history; translation history; Pishu translation features
 
翻译教学
翻译继续教育领域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索
——来自IVY项目的启示

蒋莉华  彭雪姣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翻译的继续教育是院校教育的延续。随着国内口译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亟需建立一种高端翻译培养体制,以便翻译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和继续学习。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口译继续教育模式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虚拟现实(VR)环境的设置、用户体验和语料库建设方面介绍欧盟的IVY项目,为探索国内继续教育领域口译教育新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翻译继续教育模式; 虚拟现实(VR);IVY项目
 
Virtual-Reality-Base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An EU Model
By JIANG Lihua & PENG Xuejiao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p.41
 
Abstract:As an exte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been expected in China to offer an advanced platform on which practitioners in relevant fields could continue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further gain in experiences. In the twin field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his traditional expectation has been challenged lately when an EU-funded IVY program employs techniques of virtual reality in constructing a new platfor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lifetime learning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EU model promises to help bring about changes to the pattern of interpreting training in China.
Keywords: continuing education; lifetime learn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virtual reality; IVY Program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口译教学模型设计
——以“口译笔记”授课环节为例

胡雅楠 万正方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口译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提出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维度、包含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并结合教育技术平台的口译翻转课堂模型。同时,以“口译笔记”授课环节为例,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如何利用好教育技术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要教学和学习任务。
关键词:口译教学模型设计;翻转课堂;口译笔记

书刊评介
 
驭浪而行的“黑色神灵”与“有机接合”的文化翻译
杨柳 南京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理解斯图亚特·霍尔》这部文化理论译著的研究,展示了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演变过程,揭示了霍尔的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该书对于文化研究、哲学研究、翻译研究和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指导作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翻译作为一种“有机”、“接合”的文化政治行为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理解斯图亚特·霍尔》;翻译;文化研究;跨学科批评
 
基于TPR-DB方法的翻译研究新论
——New Direc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Exploring the CRITT TPR-DB述评

孙凤兰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2016年,Springer出版了New Direc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Exploring the CRITT TPR-DB一书,该书是目前最为详尽的关于TPR-DB方法的翻译研究。本文认为,该书的理论贡献在于它就TPR-DB方法翻译研究的效率、信度与效度、译后编辑与读取、句法启动与链接等做了充分、全面的探索。但该书在眼动跟踪研究、后期编辑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翻译过程研究;TPR-DB方法;特色;局限
 
 
学术访谈
吉尔谈口译与教学
雷中华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的访谈要点记录,内容涵盖其翻译理论及模型与口译教学的关系、其口译理论自评以及学者广泛关注的其他口译教学问题。吉尔认为,认知负荷模型理论是一种看待口译过程的方式,是认知心理学家“信息处理能力”概念在口译研究中的拓展。他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是为教师在给学生提出实用性建议时提供方便解释和说明的工具。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一种解释工具。认知负荷模型已经在手语口译领域得到拓展。关于口译学习,吉尔认为,“口译学习极为复杂,不仅是习得知识,也不仅只是学习某些实用技能,它甚至比学习一项运动还要复杂,因为学到的是某种智力,然而人们对此并不清楚”。他赞同译员的终身“学习”,却对终身“教育”的提法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理论的价值在于理论本身的实用性和为实际教学服务。
关键词:口译理论;口译教学;认知负荷模型;口译学习
 
 
 
行业研究
中国大陆手语传译调查:现状、问题与前景
肖晓燕 高昕 赵肖 厦门大学
 
摘要:本研究通过一项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同时针对聋人和手语译员的问卷调查,从译员资质、传译场合、传译困难、质量满意度、译员角色定位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大陆手语传译市场的现状。同时,通过对比项目组前期对国内手语传译的多项研究数据,文章分析了国内手语传译市场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无障碍建设的相关法律规定不断完善和明晰,手语学术地位逐步提升,手语传译市场将得以进一步释放,专业化、高水平的手语译员缺口将不断加大,手语传译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亟需加快步伐。
关键词:手语传译;问卷调查;发展与问题
 
翻译评论
葛浩文译本中的藏族叙事
——从《尘埃落定》到《红罂粟》

黄立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阿来是唯一一位被葛浩文译介到英语世界的藏族作家。在译本中,葛浩文如何诠释了阿来作品中的藏族文化和历史?本文以阿来代表作《尘埃落定》为例,探讨了葛浩文在翻译中对文本的取与舍。虽然葛浩文一向强调直译的重要性,但在本书的翻译中,葛浩文却将书名由《尘埃落定》译为《红罂粟》,译本书名的变换传递出葛浩文在翻译中淡化原作历史叙事、模糊原作政治话语、强化译作娱乐功能的翻译思想。而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对作家身份焦虑的过度强调带来读者对原作的误读,海外学者对文本的这种译介和接受态度削弱了译本的经典性。
关键词:《尘埃落定》;《红罂粟》;葛浩文;藏族叙事
 
 
翻译“事件”的建构
——以韩南英译《蜃楼志》为例

曾景婷  北京大学 伍少堃 江苏科技大学
 
摘要:本文以翻译作为“事件”的生成与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蜃楼志》韩南英译本,考察韩南作为汉学家如何在原作、译者、读者等翻译内外因素驱动下破坏原文本、生成译文本。韩南对中国物质文明、诗歌典故、宗教文化和女性形象等的翻译既有经典也有缺陷,体现其在西方价值观主导下对中国形象的操控。
关键词:翻译事件;《蜃楼志》;韩南;中国形象
 
 
《老人与海》六译本的对比分析
——基于名著重译视角的考察

刘泽权 王梦瑶 河南大学
 
摘 要: 近年来,名著重译层出不穷,《老人与海》便是一例。孙致礼作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双栖大家于《老人与海》近300种译本中再添新译,这一现象值得深思。本文以孙译及其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先行译本为对象,从语言理解、风格再现和文化传真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以考察六译本的异同,尤其是孙译对前译的超越。研究表明,孙译践行了其“精益求精”的重译思想,诠释了名著重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名著重译;《老人与海》;译本对比;孙致礼
 
 
“草”隐喻的英译认知研究
——以《水浒传》四个译本为例

曹灵美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柳超健 浙江传媒学院
 
摘要:根据Pragglejaz Group提出的MIP隐喻识别程序,穷尽性识别《水浒传》前70回中的汉语“草”隐喻语料。基于象似性原则、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的隐喻“三位一体”认知分析法,剖析其四译本中“草”隐喻的象似性表征、跨域映射和认知体验,提出了直译喻体、转换喻体、直译喻体+释义、转换喻体+释义的英译方法,减少喻体亏损,努力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一致的喻体意象。
关键词:“草”隐喻;英译;认知;《水浒传》
 
 
实践探索
城市店铺名称英译的问题与规范
——以长沙市主要交通干道店铺名称英译为例

段胜峰  唐宏敏 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针对国内店铺名称英译的现状,文章以长沙市主要交通干道店铺名称英译为语料,参照《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对店铺名称的结构、基本构名成分及对应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交际翻译规范下店铺名称构名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归纳出规范店铺名称英文译写的三条原则,以期有效指导店名翻译实践。
关键词:店铺名称英译;交际翻译;译写原则;规范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