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期

来源:中国译协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理论研究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王宁 5

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2-2013)

——对两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论文的考察 穆雷 邹兵14

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李红满21

口译过程中的自反式知识生成模式

——以口译笔记为例 王燕郦莉27

译史纵横

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王颖冲 王克非33

再读鲁迅

——鲁迅早期科技文本及科学小说翻译考量 洪卫 杨跃39

翻译教学

基于泛在教学平台的翻译课程群体系探索 朱义华44

英国翻译教学与研究概览 郑淑明 李学颖48

学术访谈

与顾彬对谈翻译与汉学研究 李雪涛52

书刊评介

直面翻译的数字革命

——读迈克尔·克罗宁《数字化时代的翻译》 王少爽61

翻译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

——《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述评 蓝红军64

学术争鸣

生态翻译学的悖论

——兼与胡庚申教授商榷 陈水平68

我译《欧·亨利小说全集》 张经浩74

行业研究

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 王传英78

翻译质量的探讨

——相关方、企业解决思路和行业趋势 文艺 朱宪超83

翻译评论

Mom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 江慧敏87

实践探索

论散文翻译中的节奏 余东 刘士聪92

汉英商务画册语言的修辞对比与翻译 陈小慰97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翻译探微 隋桂岚 杨琦 等102

中医典籍中“气”的源流与翻译探析 王彬 叶小宝107

《红楼梦》服饰文化英译策略探索 张慧琴 徐111

·自学之友·

英译汉:How to Build a Job Engine(Bill Saporito)

常玉田 译116

翻译导读:名正言顺,专名须照抄

——兼谈商务英译汉的特点 常玉田117

汉译英:与名人通信(高鲁生) 谷启楠 译121

翻译导读:谈谈文章中典籍引语的翻译 谷启楠123

·词语选译·

中国译协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译英研讨会讨论词汇选登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翻译要点摘选 125

英文摘要 127

信息广角 128

本刊邮购信息(73)本刊稿约(101)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公告(128)

首届“期刊与翻译”国际研讨会通知(128)

其它(32、91、110)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WANG Ning5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wo Decades of China抯 Production of Doctorate Dissertations on Translation: What the Findings Say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S in the Country MU Lei & ZOU Bing14

The Cutting-edge Research Interests and Topics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 Visualized Analysis of Relevant SSCI Data (2008-2012) LI Hongman21

The Interpreter抯 Notes and the Self-Reflexive Mode of Knowledge-generat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WANG Yan&LI Li2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mporting and the Exporting Mod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ction

WANG Yingchong & WANG Kefei 33

E/C Translation Practice:How to Build a Job Engine

(Bill Saporito) CHANG Yutian116

C/E Translation Practice: My Correspondence with Celebrities (Gao Lusheng) GU Qinan121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127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王宁 清华大学

摘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 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翻译会更为有效地推进 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翻译又不能等同于跨文化阐释,它只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阐释形式,任何过度的阐释也许能促使一个理论概 念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域文化中获得新生,但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这两种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在不 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阐释;过度的阐释;中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05-09

 

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2-2013)

——对两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论文的考察

穆雷 邹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两岸四地近700篇翻译研究博士论文在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的特征与 变化,分析了其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此外还考察了这些博士论文作者是否持续地在本学科领域贡献科研成果,以此粗 略评估中国翻译研究博士生培养的成效。

关键词:中国两岸四地;翻译研究;博士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14-07

 

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李红满 中山大学

摘要:本文以 SSCI 数据库所收录的六种高影响力的翻译学国际期刊在 2008年至2012 年之间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借助 CiteSpace 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并结合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从高影响力作者、高频关键词、以及突变专业术语等诸多方面,对国际翻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 化分析,较为客观地揭示了近五年来基于SSCI的国际翻译研究的基本态势,旨在对我国翻译研究以及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21-06

 

口译过程中的自反式知识生成模式

——以口译笔记为例

王燕 郦莉 外交学院

摘要:口译过程是译者化解源语讲话人和译入语听众认知矛盾的过程。在“听—懂—记—译”四个环节构成的口译过程中,译者通过记录和运用口译笔记,将 源语讲话人只可“意会”的默会知识“言传”为译入语听众可以理解的明示知识,将源语中不确定的认知确定为具象化的意义概念,实现译者的主客体身份合一。译 者以创新性动态思维过程化解语言风险的“自反式知识生成”模式,为口译过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试通过口译笔记案例对此视角进行阐述。

关键词:口译过程;自反式知识生成;口译笔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27-06

 

《中国翻译年鉴2011~2012》订购信息

 

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王颖冲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近百年中文小说的英译,表现出英语世界主动译入和汉语世界积极译出双轨并行,两者译介的数量也大体相当,但前者呈增长趋势。译出模式罕见于英 语文学的外译,非国际通行的翻译方向,却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特征。本文考察上海、北京、香港和美国四地的翻译活动,分析译介者的背景和目的, 探讨译入和译出两大传播方式在现当代中文小说英译中的分布、特点与趋势。

关键词:中文小说;译出;译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33-06

 

再读鲁迅

——鲁迅早期科技文本及科学小说翻译考量

 

洪卫杨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从鲁迅的译文和创作比例的角度来看,他的文学活动自翻译起,至翻译终,翻译作品的数量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他的创作。本文对鲁迅的科学 知识结构以及他留日早期编译的科技著述与同期翻译的科学小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究了这一时期其文本的翻译风格以及其中所包蕴的早期鲁迅的思想和翻译观。

关键词:鲁迅;科技文本;科学小说;早期翻译风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39-05

 

基于泛在教学平台的翻译课程群体系探索

朱义华 江南大学

摘要:外语本科专业的翻译课程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基础课程。随着翻译与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翻译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译员翻 译能力的重要指标。多元化翻译课程群体系的建设兼顾了技术环境下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习者的个人喜好,而基于泛在网络的翻译教学平台能很好地实 现多元化课程与泛在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构建出开放态的课程群体系,为学生提供便利通达、动态交互、选择多样的4A式“移动”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适 应信息技术环境的实用型外语专门人才。

关键词:泛在网络;翻译教学;翻译课程群;教学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44-04

 

英国翻译教学与研究概览

郑淑明 李学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找、外教咨询等途径,运用归纳、总结、对比等方法,介绍了英国翻译学科在授课模式、人才培养、学科分支等教学方面,以及在学科交叉、软件建设、翻译协会等研究方面的特色,以期对我国的翻译教学与研究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英国;翻译;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48-04

 

与顾彬对谈翻译与汉学研究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直面翻译的数字革命

——读迈克尔·克罗宁《数字化时代的翻译》

王少爽 石家庄经济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翻译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翻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革命,这对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的翻译》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诠释了这场翻译的数字革命,提出了翻译研究的诸多新课题,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著作。本文首先分析本书的创作 背景,然后阐述书中的五大论题,最后对其学术贡献与不足之处予以评论。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数字革命;翻译活动;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61-03

 

翻译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

—《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述评

蓝红军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翻译学研究重点的变化,翻译史研究逐渐从学科发展史的撰写开始转向专题性的深描研究。赵稀方的新著《翻译现代性——晚清至五四的翻译研 究》回应了“重写翻译史”的期待,通过对晚清至五四时期翻译的回顾讨论翻译作为文化构建的手段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揭示翻译行为的社会性、民 族性、政治性和复杂性,充分体现了翻译史研究的历史学方法、跨学科视角和翻译学理论的统一。

关键词:翻译;现代性;翻译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64-04

生态翻译学的悖论

——兼与胡庚申教授商榷

陈水平 清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

摘要:生态翻译学自中国学者提出后十多年来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进展,然其核心概念与学科构想中仍存在不少悖论:1)将翻译生态环境视为 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忽略了其“跨地域”特点,与翻译的差异性本质相悖;2)过于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心,表现出一种片面、狭隘的人类中心主 义价值取向,与生态伦理相悖;3)将适应选择论视为生态翻译学的“中坚”,忽略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与学科的大发展相悖。

关键词:悖论;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译者中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68-06

 

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

王传英 南开大学

摘要:本文对全球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格局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细致归纳,同时结合战略管理学阐释行业竞争力的“菱形理论”,深度分析了我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语言服务业;发展格局;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78-05

 

翻译质量的探讨

——相关方、企业解决思路和行业趋势

文艺 朱宪超 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翻译质量是关乎翻译公司发展的头等大事,但由于翻译质量指标难以量化,所以如何保证和提高翻译质量是翻译公司一直关注的难题。本文结合目的论 中的翻译行为理论以及关于质量管理的最新研究,从翻译公司和翻译行业的视角分析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论述翻译过程中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各方以及各方发挥主观 能动作用的重要性,探讨翻译项目的最终质量是各方协作的结果,指出翻译公司应通过制定规范的标准和流程,分层管理,形成闭环,从而不断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翻译行为理论;相关方;翻译质量管理;翻译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83-04

 

Mom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

江慧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摘要:林语堂在其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中描写到一些西方人及日本和韩国人的形象,在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外国形象是如何体现的,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又是 如何再现的呢?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小说原文中的异国形象以及相应的三个中文译本的再现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此类作品的汉译过程中应有意识 地朝向中国文化文本靠拢,尽量地还原中国人集体想象中的“异国形象”,以期对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异语作品之汉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形象学;Moment in Peking;异国形象;汉语译本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87-05

 

论散文翻译中的节奏

余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士聪 南开大学

摘要:节奏本质上是一种感知经验,在英汉散文中各以不同方式表现,也各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节奏是可以通过翻译再现的,因为任何语言的节奏都是重复 与变化的统一,还因为,节奏都具有宣泄情感和宣发思理的功能,英汉散文的节奏,尽管一为理性节奏,一为感性节奏,二者殊途同归,都能再现这些功能。

关键词:节奏;轻重音;双音节词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1-0092-05

 

汉英商务画册语言的修辞对比与翻译

陈小慰 福州大学

摘要:在介绍商务画册语言文字翻译特点的基础上,从当代修辞理论角度对比分析汉英商务画册语言在话语内容、诉求策略、建构方式和美学手段上的差异,并以三个真实商务画册文字翻译为案例进行具体探讨,分析其得失。提出商务画册的文字翻译应以受众为转移,关注话语的修辞性。

关键词:商务画册语言;修辞对比;翻译;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97-05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翻译探微

隋桂岚 杨琦 大连海事大学 朱效惠 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对《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翻译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从法律词语、容易混淆词语、长句三个方面对其译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国际海事公约的翻译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国际海事公约;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102-05

 

中医典籍中“气”的源流与翻译探析

王彬 叶小宝 淮北师范大学

摘要:中医学继承、发挥了道家哲学的精气思想。中医典籍中的“气”主要是指哲学意义上的“气”,但在特定语境下,还可指某种症象、药性、与疾病有关 联的某种气候、腑脏等器官的功能等。“气”的含义的确定依赖于语境。译者在翻译中医典籍中“气”的概念时,应当根据特定语境下“气”的含义,采取不同的翻 译策略,不能简单地一概翻译成“qi”。

关键词:中医典籍;气;源流;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107-04

 

《红楼梦》服饰文化英译策略探索

张慧琴 北京服装学院 徐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中华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本文选取《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译本与霍克斯先生译本)中关于王熙凤服饰描写的片段,从文化协调的 角度,探究如何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文化协调翻译原则,把握分寸,协调服饰翻译中的文化矛盾,实现服饰文化的和谐翻译,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尊重与 借鉴。

关键词: 文化协调;翻译;和谐;服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111-05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by WANG N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 5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is a form of (cros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by means of which som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of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will have a continued life or 揳fterlife?in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moving toward the world, this sort of translation will manifest itself to be more effective to push forward this proces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ranslation cannot be equal to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for it is merely a sort of interpretation like 揹ancing with shackles? Any sort of overinterpretation, although it might enable a theoretical concept or literary work to gain a new life in another culture, cannot be thought of as translation.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oward the world, these two methods are equally important as they will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aspects.

Keywords: translation;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verinterpretation; Chinese literatur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wo Decades of China抯 Production of Doctorate Dissertations on Translation: What the Findings Say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S in the Country

by MU Lei & ZOU B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China) P. 14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ndings of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nearly 700 doctorate dissertatio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looks into how the topics,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 as well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and whether the dissertations have ended up getting published in journals of the field. The findings cast light on both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抯 translation studies, especially in its translation education.

Keywords: China; translation studies; doctorate disserta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e Cutting-edge Research Interests and Topics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 Visualized Analysis of Relevant SSCI Data (2008-2012)

by LI Hongma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P. 21

Abstract: Subjecting 383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8 to 2012 in 6 SSCI-indexed international TS journals of high-impact factors to visualized and bibliometric analyse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topics and issues that have attracted the greatest scholarly attention during this period, pointing to new frontiers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and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S in China.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hot research topic; frontier;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he Interpreter抯 Notes and the Self-Reflexive Mode of Knowledge-generat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by WANG Yan & LI Li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 27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preter is constantly confronted with a cognitive conflict between the demands from the original speaker and those placed by the target audience. To cope with the conflict, the interpreter takes and uses notes throughout so as to transform his or her knowledge of the speaker抯 tacit meaning into explicit utterances for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in so doing, turn uncertain meanings into concrete senses, effecting an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d the objective dimension of interpreting. Such a reflexive mode of dynamic knowledge-generation is capable of significantly mitigating the linguistic risks involved in interpretation. It thus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Keywords: interpretation process; self-reflexive mode; knowledge generation; interpretation not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mporting and the Exporting Mod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ction

by WANG Yingchong & WANG Kefei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 33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ction into English over the past centur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wo modes: either the source texts in Chinese are 搃mported?by and in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r they are 揺xported?by China herself. While the 揺xport?mode is rarely adopted in the case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its use even amounts to a breach of the norm of international practice, it accounts however for much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This paper compares projects for rendering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into English, undertaken respectively in Shanghai, Beijing,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the two modes mentioned above, inquiring into the differences in background, purpose and reception to account for the approach each project had adopted.

Keywords: Chinese fiction; mode of translation; bringing-in; reaching-out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