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会动态 > 资讯中心 >

《中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重磅发布

  发布时间:2023-04-06
        近年来,随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的推进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属于同一个医疗卫生共同体,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力地应对新的健康风险和挑战。以语言服务作为桥梁和纽带,医疗健康产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球化以及科学研发的协同化成为全球医疗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康产业的国际化浪潮催生了大量医学语言服务需求,其重要性得到日益凸显。

        为帮助各界人士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联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和数据挖掘,联合制作了《中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在2023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正式发布。
 
 
        蓝皮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医学语言服务行业概况,所有被调企业均为官方显示的在营和续存企业。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初步形成;2012-2022年经济活动涉及医学语言服务的企业,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五个省市。医学语言服务的需求类型以技能型服务为主,如口译、笔译、销售/市场营销和医学写作等。当前,专业的翻译公司是医药企业获得医学语言服务的主要渠道。医学语言服务需求量最大的六个语种为英语、日语、法语、德语、朝/韩语和俄语;医药领域对“中译外”的需求明显高于“外译中”,国际化企业对“英译小语种”的需求量大,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小语种需求日益增多。

        第二部分是医学语言服务细分场景与案例分析。通过数据搜集和个案访谈,蓝皮书就医学语言服务细分场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分为医药制造和研发行业的语言服务、应急医学语言服务、中医药语言服务、互联网跨境医疗中的语言服务、涉外医疗培训中的语言服务、数智技术赋能的医疗语言服务和“医学翻译+N”的综合型医学语言服务。通过分析可见,健康产业对医学语言服务的需求不同,应用场景也较为丰富多元,不同场景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深度和交叉程度、语言服务技能以及人类主体参与程度都有一定差别。相对而言,医疗服务、医药制造业和科研技术服务行业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最高;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等行业需要更为综合性的语言服务,对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求高。从场景来看,线下医学培训、跨国远程社区口译、药厂认证口译等场景中人类语言服务参与程度最高。另外,人工智能深度渗透语言服务行业,对人类主体的参与程度的要求和依赖程度明显降低。总体而言,医学各细分领域中的语言服务模式有一个共同的趋势,要么横向要么纵向延伸,与所服务的产业进行融合赋能,总体上在向“医学翻译+N”甚至“语言服务+N”的高附加值或者长价值链高增值模式发展。

        第三部分是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现状的全景展现。蓝皮书制作团队采取了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大样本的线上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专业知识较为欠缺是医学语言服务最突出的问题,医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培养的语种也较为单一;外语水平与医学外语水平并非正相关关系,学生的实践和专业培训较为欠缺,受访者普遍认为建立规范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考评机制是当务之急。

        第四部分为医学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医学语言服务从单一的翻译活动向全过程、高附加值的融合型服务发展的脉络。企业、人才培养单位以及从业者个人需要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动态优化生态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细分市场的定位和资源配置,以实现最优发展。医药类院校、外语类院校以及综合院校可以基于自身的生态位,通过产学融合、跨校和跨学科合作,培养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T型人才”。另外,成立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组织,有利于促进不同高校、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医学语言服务企业之间充分交流和沟通。协会、高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推行医学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以此加强完善医学语言服务领域人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期待这本蓝皮书能够为中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