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会动态 > 资讯中心 >

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在广外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13
      2017年10月28-29日,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广东省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协办,并得到了ATRIL SOLUTIONS、DNATrans、深圳云译科技等语言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科技翻译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共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语言服务行业的2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围绕“科技翻译前沿”、“科技翻译教育”、“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三个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全国科技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分享和传播科技翻译实践经验及理论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

      研讨会开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阳爱民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常务副主编杨平博士,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副主任、资深翻译家晏勤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资深翻译家李家春院士分别致辞。

      在大会的第一项议题——“科技翻译前沿”环节中,业界人士分享了翻译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来自百度、腾讯、搜狗和UTH的技术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在科技翻译领域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翻译尤甚,在机译的裹挟下,人译的出路在哪里?这不免引发人们的深思。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机译的发展是顺应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是对传统翻译行业工作模式的挑战。因此,人机耦合、人译驾驭机译,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新时代下,政府、高校、社会必须改革翻译教学模式,重视新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需求。

      在第二项议题——“科技翻译教育”环节上,与会专家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对MTI教育模式的看法。赵军峰教授肯定了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的工作。洪化清博士介绍了新型学习生态系统,结合现代科技教育来改造学生学习现状,构建了协作学习与灵活的技术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王恩冕教授认为,学生应是教学主体,教师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职业翻译人才。最后,谈庆明先生回忆了科技翻译队伍的组建、培训及日益壮大,深切追念并高度肯定了李佩先生为科技翻译研讨会所做的巨大贡献,缅怀了先生“平凡尽传奇,桃李满天下”的一生,并倡导在场的专业人士们以实际行动向李佩先生学习,推进我国的科技翻译工作,为国家现代化服务。

      在议题三“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环节中,陈允明先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讲述了对科技口译的思考。刘迎春教授从传播学角度探究古代科技典籍翻译,不仅全面分析了如何解决“文化走出去”问题,也为其他领域的翻译作品推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彭韡铭先生讨论了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科技翻译模式、信息爆炸带来的选择不确定性以及技术类标准语言等问题,展示了他对翻译的通透理解。魏勇鹏先生探讨了智能时代科技翻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人机融合是将智能翻译真正落实到科技应用场景的必由路径。张井先生介绍了P2P语料共享交易技术和知识付费共享经济,为翻译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王华树博士以软件本地化翻译为例,讲解了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翻译实践新发展。他希望本地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加强本地化实践,促进本地化理论体系和翻译教学体系构建,最终推动语言服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论坛上,围绕“科技翻译技术”、“科技翻译教育”和“科技翻译实践”三个方面,学者们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会议学术委员会从提交的会议论文中评选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6篇。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秘书长李伟格老师主持。谈庆明先生进行总结发言,高度肯定此次大会的研讨成果。

     本次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紧贴时代脉搏,着眼于科技翻译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同行间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翻译健康稳步发展,推动我国科技翻译研究与成果转化,并将为翻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科技翻译人员的辛勤劳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为科技翻译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一定能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积极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