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会动态 > 资讯中心 >

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走进文化部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7-08-09
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走进文化部
第二期: 中国艺术与文物在传播和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世界艺术史”是全球化时代人们对于艺术新的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当今人类艺术和文化的冲突。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其所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艺术观念也重新被重视,各种关于艺术的解释也逐步从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中觉醒。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艺术走向世界、增强中华艺术在世界舞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对外传播和翻译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译协《译讲堂》走进文化部第二期主题讲座
 
      2017年8月4日,《译讲堂》邀请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主持朱青生,以“中国艺术与文物在传播和翻译中的若干问题”为题,与文化部相关部门的外事工作者们回顾了中国艺术史的恢弘历程,解析了中外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讲座由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主持。

  

朱青生教授发言
 
       朱青生教授从世界艺术史大会开始讲座,以中外艺术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重点提出了如何向外国人解释中国书画、中国艺术史及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等问题。他表示:“我国文化的最高峰是将绘画演变成书法,写出来后称之为写意,这是翻译问题之所在,如果我们把书法简单地翻译成美术学,这一点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书法的本质是在历史痕迹中出现人类存在的表达,这是一条艺术道路,它不需要造型,但却可以达到极致。我们不要把一种艺术标准作为衡量所有艺术的标准。我们要让全世界都意识到艺术史是个复数,是art histories,不是art history,那么我们中国艺术的精华之处就能够被全世界所理解。”
 

中国译协《译讲堂》走进文化部第二期主题讲座
 
      蒋好书总结讲座:从事外事工作的同仁们,一要了解中国艺术发展的国情和世界艺术发展的趋势;二要思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帮助中国艺术文化进行国际对话;三要充满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诠释中国文化,打开多元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讲座结束后,与会听众结合其对外文化交流与翻译工作的实际需求,就中国现代艺术如何对外翻译与传播等事项进行提问,朱青生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复兴,需要我们去创造,但不能让它成为牢笼和工具。当代艺术真正的价值是对人类文明推进过程中的动力,每个人从一件艺术品中得到的答案和解释是自由的,而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而给人一件作品。”
 
      《译讲堂》走进文化部系列主题讲座是在文化部人事司、外联局和中国外文局指导下,由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中国文化译研网共同主办、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系列活动,聚焦中国政治话语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翻译,旨在帮助文化领域外事工作者、翻译从业者和爱好者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知识更新,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局工作搭建一个研讨学习、拓展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平台。该系列主题讲座将涵盖政策、法规、典籍、艺术等多个方面。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