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在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教指委主任委员于涛,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浩在开幕式上致辞。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主持开幕式。教指委委员、专家委员和全国翻译专业的院校代表6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与新使命。
于涛强调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服务大局,切实增强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翻译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导向,重构培养体系、重建评价标准,科学区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定位;强化技术赋能,助力翻译专业教育提质增效,积极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系统集成,聚合更多育人资源和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多方共育,形成高校、行业和产业一体的集成化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任友群回顾了山东大学翻译教育的百年传承与创新实践。他指出,翻译教育要培养既通晓“诗书礼乐”又深谙“国际规则”的战略型翻译人才,要借力人工智能,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生态,让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他倡议全国翻译教育界携手并肩,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翻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浩指出,翻译教育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节点,山东始终将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支点,以齐鲁智慧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为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翻译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指委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以“智能语言风起云涌,翻译驶入高端发展新赛道”为题,强调中国离不开翻译,翻译进入高端发展阶段。翻译教育要把握智能语言发展机遇,着力培养实践型、复合型能力的高端翻译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姜锋围绕“重塑翻译认知,回应时代挑战”,提出翻译教育要立足国家战略,适应行业产业需求和信息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系统思维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认知、体系与能力的协同跃升;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蒋洪新以“质量为上,行稳致远”为题,系统总结了往期合格评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指出翻译教育需始终以质量为根本,从思想重视、特色发展、队伍建设、实践导向四方面同时发力。
山东师范大学翻译硕士中心主任徐彬从AI翻译的速度和灵活度引出结合AI的翻译教学,探讨了“AI驱动的翻译与翻译教育模式创新”的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彭天洋分享了北二外与中国外文局“项目制培养路径” 在提升翻译专业师资水平中的实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副主任管新潮就“知识库建设与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议题分享了前沿观点。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提出“创新实践、跨界融合”的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培养范式,强调翻译教育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服务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会议期间举行了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仪式。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八所首批开设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院校领导和代表参加成立仪式。培养联盟将整合院校优势特色,推动资源共享与联合培养,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总结推广培养经验成果,促进学界业界深度融合,提升翻译实践能力,引领全国翻译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会上还举行了儒家文明外译传播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教指委委员杨平和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翻译学院院长马文共同为儒家文明外译传播中心揭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赵军峰,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指委秘书长张爱玲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主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杨建平主持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仪式和儒家文明外译传播中心揭牌仪式。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高端翻译职业胜任力培养路径”“技术赋能翻译实践成果创新”“案例库建设与专业学位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和“多模态翻译教材的设计”五大议题展开研讨。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了研讨成果。大会发布了《智能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济南共识》。最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作为2026年年会承办方代表发言,他介绍了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情况,表示广西大学将为年会筹办提供大力支持,并向翻译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发出参会邀请。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翻译学院院长马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