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河北省翻译协会、河北省科技英语协会与河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河北省语言服务行业创新创业论坛召开。作为河北省科技协会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此次论坛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华文明,诚译河北风采”主题展开,吸引了河北省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领域的200余名代表线下参加,线上直播观众逾10万人次。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英,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孙茂章,河北省科技英语协会会长丁国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北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洪庆主持开幕式。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Michael Crook),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孙茂章,河北省翻译协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森,邢台学院教授胡德良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黄友义在题为“培养内知国情、外晓世界的国际化翻译人才”的报告中指出,要从做好翻译工作的国家意识出发,从“知国情”和“知世界”两个方面入手,明确国际化翻译人才的新标准。他通过大量翻译实例,探讨了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高度重视的种种“险滩暗礁”,指出译者不仅应知识丰富、态度严谨、技巧精湛,还需有高站位、宽视野、深内涵。柯马凯作为一个生在新中国的英国“红二代”,以其特有的跨文化视角,引用海量的翻译实例,讲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好”的意义与标准。刘建达以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发者、执笔人的视角,全方位、权威性地解读了“翻译能力”的构建与应用。孙茂章结合多年来担任省委、政府主要领导口译工作的丰富经验,讲述了“翻译赋能助力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张森以“翻译实践中的人工职能与人工‘智能’”为题,通过大量的、鲜活的翻译实例,厘清了大语言模型背景下,职业译者在AI翻译面前不应该是“旁观者”、简单用户,而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人工”与AI的互补性。
此次论坛创设“会长沙龙”环节,华北理工大学教授段钨金、河北大学教授张如意、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商利伟、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付天军参与讨论。会议同时举行项目论证沙龙,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吴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朱珊就签约“《燕赵中医学术流派》英译”项目进行论证指导。
此次论坛的召开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还充分展示了河北省在语言服务行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今年恰逢河北省科技英语协会和河北省翻译协会成立40周年。四十年来,两协会为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河北省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助力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供稿:河北省翻译协会